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魅力  特产

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深耕传承土壤 戏曲花朵才艳

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深耕传承土壤 戏曲花朵才艳  翻开历史长卷,18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地方戏曲的兴起与盛行掀开了中国戏曲的一页…

原标题: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深耕传承土壤 戏曲花朵才艳

  翻开历史长卷,18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地方戏曲的兴起与盛行掀开了中国戏曲的一页。作为其中显赫的梆子戏家族的一员,武安平调落子伴随时代发展至今,同全国其他地方戏曲一样也陷入低谷与萧条,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近日,记者走进平调落子的发源地武安,专访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团长郝存兵,初探地方剧种在当今背景下的传承之道。

  郝存兵: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是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产生于明末清初武安,兴盛于上世纪中叶。随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它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成长为文艺百花园中艳丽的花朵。

  2006年,武安平调落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是武安唯一继承、传承和发扬武安平调落子的专业艺术团体。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属差额补贴的事业单位,有事业编制28名,现有在编人员27人,临时人员20人,共计47人。自2006年起,武安财政每年拨付100万元资金用于剧团发展,剧团自身也通过下乡演出等形式增加收入。

  但是,近年来受多元文化冲击,戏曲演出市场日渐疲软,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作为地方剧种的演出团体,了后备人才缺乏、发展基金不足、目标市场缩水等危机,使剧团发展面临严峻的。

  郝存兵:平调音域宽,从唱腔上说它覆盖面广,主要演出帝王戏。落子在历史上多演家庭伦理戏。有种说法,平调唱大戏,落子唱小戏。

  记者:2015年以来,中央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召开,您认为这些政策对戏曲院团的发展有何影响?

  郝存兵:国家科学的顶层设计,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但归根到底,政策再好,也要戏曲人去做、去努力。我认为戏曲的发展、壮大最关键的是人和钱,两者缺一不可没人,不能兴盛,没钱,人就难以为继;有钱,就能吸引人,有人,则能兴事。这话虽然有点糙,但道理不糙。

  郝存兵:剧团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平调落子剧种很小,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认为振兴剧团、平调落子要做好四点。

  第一,办好剧团,以点带面,滚动发展。剧团是平调落子最直接的载体。自上世纪50年代起,陆续上演的《两狼山》、《端花》、《雄关红哨》、《美妙部》、《小过年》、《丢官记》、《王咬旦娶媳妇》等不同时期创作的剧目,均在文艺汇演和赛事中获,为武安争得了荣誉。其产生的轰动效应,一度使平调落子事业轰轰烈烈、蒸蒸日上。

  剧团集平调落子编、导、音、美等人才于一体,极具艺术实力。假如剧团日子红红火火、精品不断,必然形成一种艺术穿透力和扩散力,向外围广大地区辐射,影响和带动农村业余剧团积极仿效。所以,谈平调落子的振兴和,首先要办好剧团,依托剧团。

  第二,成立戏校,培养人才,推动发展。平调落子属地方小剧种,从创作到表演、从曲腔到演奏、从身段到道白等,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或者说非常有个性,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或在舞台上数年的实践,很难驾驭。目前,中青年演员、伴奏员、道具员非常缺乏,导致长期断层。这是造成平调落子低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寻求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是当务之急。

  平调落子没有自己的培训学校,因此成立戏校,倾力培养艺术尖子,不断推出艺术新人,推动平调落子向前发展,是平调落子振兴和的唯一途径。

  第三,举办活动,开展赛事,促进发展。一个剧种有没有生命力,关键看其有没有群众基础。群众基础好比土壤,剧种好比花朵,只有土壤养分充足,花朵才会鲜艳。这是其发展的必然条件。

  要培养群众基础,可从举行接连不断的赛事入手,能培养群众对戏种的深厚感情,能挖掘群众中的潜在艺术人才,也能吸引群众对剧种命运的密切关注。这方面工作如做好,对平调落子是巨大促进,其带来的社会效应不可估量。

  第四,抓好普及,全面发展。平调落子是武安的“土特产”。尽管历史悠长,但它的空间受到。要使其发扬光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武安人共同努力。具体工作开展应做好四点。首先,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组成部分,进行平调落子的基础教育;其次,举办各类型的研讨会、座谈会、培训班进行平调落子的理论教育;再次,作为群众歌咏的重要内容,进行平调落子的常识教育;最后,将剧目制成磁带、光盘等商品组合,进行市场推广,再加上各类新闻的宣传,定能形成一个拉网式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局面。

  一方土地孕育一方文化,而一方文化又陶冶了一方人的情操。武安既能孕育平调落子,也一定能使其发展。相信平调落子这一武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不懈努力下,定会振兴并发扬光大。

  省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成立于1954年,其前身是诞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前武安县人民剧团。

  悠久的团史、严谨的台风、精湛的演技,受到观众一致好评,是成长在冀南这块沃土上的一枝梨园奇葩。

  全团拥有二级演员2名,演员10名,和数十名初级演员,及众多的经验丰富、能征善战的中青年演员,在各种文艺赛事中屡屡获。

  郝存兵, 1967年1月出生,武安市东寨子村人,中员。1979年4月参加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先在班学习,后正式参加剧团演出。

  郝存兵戏很宽,在主攻须生的同时,也演小生、老生戏。且演技精湛、台风严谨,受到观众的喜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