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魅力  美食

文化产业视角下民族历史街区提升发展的路径分析 ——以西安回民街为例

  【摘 要】历史街区的特性决定了自身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文化产业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有着更加强烈的聚集倾向,文化产品的创意、生产、销售往往能够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完成,历史街区的空间地理环境恰好与之契合。历史街区特别是民族历史街区积淀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是城市保持文化延续性的重要载体,而文化恰恰是促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之下,历史街区内的各个产业业态以及参与阶层应充分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抓住这一机遇,依靠文化产业这一朝阳产业确保所在城市的文化脉搏得以延续。

  国际现代建筑学会(CIAM)在1933年通过的《雅典宪章》中首次提出了“历史街区”的概念。历史街区是指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1]通过对历史街区概念的研究,可以总结出历史街区的主要特征:一是具有规模性,历史街区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群体;二是具有历史性,历史街区的主要物态表现就是历史建筑遗存,这是区别于其他城市建筑的主要特征;三是具有文化延续性,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活化石”,是这个城市文化传统的“记录者”,历史街区能够较为完整地展现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促使城市的历史延绵不绝;四是具有完整性,所谓完整性指的是历史街区不仅包括以建筑遗产为表现形式的静态物质遗产,还要有以内部居民交际活动为表现形式的动态非物质遗产,二者缺一不可。

  民族历史街区除了具备普通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外,还具备民族性,它不但见证了城市发展历史,更是经历了少数民族在城市中的发展壮。民族历史街区中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饮食、特色民族建筑和民俗生活,完整保留了这个民族的文脉和场所感,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记忆成为研究少数民族发展历史的重要资源。

  历史街区一般都位于城市的黄金地段,拥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市场的逐利性使得开发商趋之若鹜,出现大量历史街区被拆除的现象,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街区的原始功能正在逐渐退化,在保护历史街区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如何保证历史街区与城市发展步伐保持一致成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历史街区对文化产业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文化产业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有着更加强烈的聚集倾向,文化产品的创意、生产、销售往往能够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完成,历史街区的空间地理环境恰好与之契合,为文化产业提供创作空间、生产空间以及销售空间。同时,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最大区别就是除本身具有经济属性以外还有文化属性,“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是文化产业的显著特征。历史街区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是城市保持文化延续性的重要载体,民族历史街区更是见证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而文化恰恰是促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能够为文化产业从业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文化产业的发展会赋予历史街区更加鲜明的文化气息,将更有利于促进历史街区的提升发展,能够让城市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特色文化传承上获得双赢。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促使传统与现代交汇,既能确保建筑遗产完整留存,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增添历史韵味,又可以盘活历史街区的建筑地理空间和公共空间,增加其开放性和多样性,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街区重新被激发活力,也符合政府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期许。

  城市历史街区按照功能一般可以分为“居住型历史街区”和“商业型历史街区”,或兼具两种功能,西安回民街就属于这一类型。无论何种历史街区,虽然功能不同,但在保护和发展上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在保证历史街区基本功能不被破坏的基础之上再做提升发展。像居住型历史街区正是因为土著居民的世代相传,才能使得历史街区除了大量的建筑遗存以外还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保护历史街区首先要保障其基本功能的恢复”这一理念已被大部分历史街区所接受并付诸实践。历史街区通过功能置换,不但保证了建筑群体和建筑风格的完整性,为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开设主题博物馆提供物质依托,还能挖掘临街店铺的商业功能,在实现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的同时满足现代城市的消费需求。

  放眼全球,不难发现较为成熟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在发展初期就表现出了对历史街区的偏好。纽约曼哈顿的苏荷艺术区就是在废弃的工业厂房内发展壮大起来的,来自各地的艺术家将工业建筑遗产重塑成为风格独特的文化产业聚集区。不可忽视的是,在苏荷艺术区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政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纽约政府通过立法确认苏荷区为文化艺术区,保持了自己的“工业时尚”特征,从而享誉全球。纵观国内,北京的南锣鼓巷、成都的宽窄巷子都是在著名的传统历史街区基础之上设计、改造和发展起来的,历史街区的文化脉络、地理空间与文化产业相互交融,在重新塑造历史街区的同时也与所在城市有机结合,成了新的“城市名片”。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作为十三朝旧都经历了历史的风云变幻,深厚的文化积淀让西安这座古都在我国的西部大地上熠熠生辉。西安市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有着千年历史的回民街是回族人民的主要聚集地。回民街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盛唐时期的长安作为享誉世界的大都市吸引着世界各国商人特别是中亚、西亚的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来此经商,长安城内的“百官衙署所在地”——北院门成为前来经商的穆斯林最早的聚集地,他们在此修建清真寺,形成回民街的最早雏形。至宋朝,已经在长安稳定下来的穆斯林继续聚集在回民街,回民街形成了“依寺而居,依坊而商”的街区形态,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穆斯林前来经商、生活。至明清时期,许多外省的回族人也迁入长安城并在回民街居住,至此“回民街”已经基本形成。

  回民街是西安市面积最大的历史街区,位于旧城区西北角,是由多条街道组成的历史街区,包括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化觉巷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隐藏在回民街深处的化觉巷,它是回民街里明清时期传统居民院落保存最完好的巷子之一,巷子里老宅子的门洞都雕刻着阿拉伯文字花纹,沧桑的青石板、精美的砖雕、别致的牌匾,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给回民街增添了不可言说的历史氛围。回族人民有着“依寺而居”的历史传统,回民街有十余座各个朝代遗留下来的极富历史价值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寺、大学习巷清真大寺等著名的建筑文物,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成功融合,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除了悠久的回族文化、古建筑文化,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回民街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秦腔、皮影戏和有“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和“西安古代交响乐”之称的城隍鼓乐等,这些经过历史长河淘洗后遗留下来的文化资源成为回民街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

  1.文化旅游。历史街区的组成要素包括有形的历史建筑和无形的文化 遗传 ,这一切都为在历史街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优势条件。旅游的本质是主动地、参与性的体验活动,活化历史街区丰厚的文化资源发展体验性文化旅游业才是根本,也正符合我国现阶段旅游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向体验型、参与型转变的发展趋势。西安回民街形态各异的清真寺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和伊斯兰建筑风格完美融合,像高家大院、安家民居这类古色古香的建筑更是赋予了回民街独特的魅力,为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回民街内享誉全国的特色小吃更是让游客流连忘返,羊肉泡馍、凉皮等各色陕西小吃无不展示着豪迈的西北风情。

  但是回民街在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过程当中,对于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整体来说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无法充分地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首先存在“沿街一张皮”现象,游客停留时间很短,时间约在2~3个小时,过夜游客极少,游客到达不了纵深院落,许多院落多被闲置。同时公共设施区域与居住区域混杂密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欠缺,游客体验较差。长期以来回民街的开发和保护过度依赖财政拨款,造成开发保护资金不充裕的问题,面临着招商引资力度不够的困境。

  2.文化商业。保护历史街区及其环境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帮助它保持并强化其传统的功能。[2]周文彰也曾在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主题论坛上提出:发展历史街区不能“无中生有”,要“旧事重提”。[3]回民街最早是由异域商人汇集经商而形成的,对于此类具有商业性质的历史街区来说,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商业功能不退化,而有效途径就是发展特色文化商业,历史街区在继续承担起商业职能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同时,赋予传统商业文化新的生命力,同时也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回民街也逃避不了商业形态不够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单一的命运。现今回民街内的店铺多以经营古玩字画、手工艺品、餐饮为主,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个人租赁经营的店铺同质化相当严重。在回民街的发展历史上,老字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老字号的店铺陈列、经营方式都是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字号由于自身传统的组织形式和主管部门的不重视,大部分老字号都面临着经营困境,正因如此,回民街内老字号店铺难寻其迹,部分借用老字号名义经营的店铺,也仅仅只是借用老字号的一副牌匾而已,缺乏应有的“商魂”。

  3.主题博物馆。主题博物馆模式以保护利用为前提,以现代博物馆理念为指导。通过建筑遗产的再利用而修建专门的主题博物馆,可以保留旧的建筑形态以及设备设施,让原本已经废弃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再次发挥经济作用,同时满足了市民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诉求。[4]历史街区丰富多样的建筑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世人的再次认识,同时,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也希望拨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对其一探究竟,主题性博物馆成为展现历史街区的古建筑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回民街上的博物馆主要是以展示秦腔、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静态历史建筑为主,参观者并不能参与其中。

  4.文化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活动多以尊重历史文化创造的成果为基础,从过去汲取灵感,进行再创造,体现了现代人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精神。[5]15西方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多集中于像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大都是因为文化氛围的熏陶而自发形成,作为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精华的历史街区能够为创意阶层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民族历史街区除了具备一般历史街区的特征外,还具备独特的民族文化景观,蕴含着民族风情和文化气息,这都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基础。

  回民街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包括特色手工艺、皮影戏等民俗表演。民间手工艺者聚集在回民街,将这些传统技艺展现给世人,并融合现代技术将其发扬光大。不可忽视的是受地域、经济环境的影响,回民街内的创意产业基础薄弱,像时尚设计、动漫、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等高附加值的新兴文化产业在回民街内基本无迹可寻,而这些产业才是就地吸纳就业人员、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力。

  历史街区是传统文化延续和传承的物质空间载体,也是当前日益复杂的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下多元主体利益博弈的场所,历史街区特别是民族历史街区在依靠文化产业提升发展的同时必然会造成多元主体的介入,需要多方社会关系的参与,牵涉到当地政府、居民、文化产业从业者等各方利益,各方协同发挥自我角色职能,方能使历史街区的开发保护进入良性循环。

  西方国家历史街区保护工作之所以走在世界前列,主要是因为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完备的法律体系,所以在历史街区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要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需要在尊重市场的同时进行文化产业业态引导,加大回民街的市场化运作程度并完善竞争机制以吸引文化产业从业者,在文化产业从业者的渲染下,历史街区的文化产业氛围将逐渐浓厚,又会吸引着更多的文化产业消费者和文化旅游参观者。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回民街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及文化产业从业者前来。另外政府需要不断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回民街除了商业性质,还行使着居住功能,广大居民是回民街发展历程的重要参与者。政府理应协调好街区发展规划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利益冲突,让社区居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历史街区的发展当中,保证历史街区内的社区居民和文化产业从业者获得最基本的“安全感”,让他们参与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当中,还可以强化社区居民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社会力量也应该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重要参与力量,政府应从法律政策方面给予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以鼓励,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当中。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仅单纯依赖自然资源进行重复劳动即可获得的初级文化产品的情况依然大范围的存在。在历史街区发展文化产业往往容易走入这一误区,即过度依赖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仅仅发展文化旅游业,纪念品制造、售卖等单一产业。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应该成为文化产业必须选择的道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已渗入到各行各业和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网络概念会一步一步接管我们的世界”[6]96,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互联网思维的渗透运用、互联网平台的强势推广、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利用评书的风格,增强了微课的感染力,学生对其特别喜欢。根据任课老师的安排,学生应在预习课文之前就观看微课,进而不知不觉中产生“爱国”情怀。这样的微课,不但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有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得益于互联网的存在,创意产品的生产、销售都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能够让创意阶层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得到更为精确的把握,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符合其消费习惯的定制化产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回民街内的产业链打通,从而构建符合回民街发展现状的产业生态链,使回民街的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理查德·佛罗里达教授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提出了“3T”理论(Technology,Talent,Tolerance),即技术、人才、宽容度,这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基本要素。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的主体则是人才,抛开区域因素考虑,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整体都存在人才稀缺的问题,处于产业链顶端的文化产业需要的是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高级人力资本已经受到了各方的重视,怎样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成为重中之重。行业现有的人力构成就存在专业型人才缺失,过多人力资源集中在重复性的简单工作当中,人力资源供给方面也存在着单一型人才过剩的问题,拥有专业技术、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供给不足,这种现象在回民街的文化产业发展当中更为严重。文化旅游与文化商业从业者的学历水平都不高,这就使得他们在接受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思维等方面存在着障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失,直接后果就是创意产品生产不足,所以在历史街区发展文化产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正常情况来说,历史街区因为自身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会对文化产业从业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除此之外,还要提供优厚的创业条件才能够使创意阶层留下来。管理阶层更加需要既懂专业技术知识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下大力气引进专业人才,从职业规划、生活保障方面给予支持,有让人才前来的吸引力的同时还要有让人才留下来的动力。在注重引进人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所在地的高校资源,联合当地大中专院校设立专业培养基地,根据历史街区的发展实际培养复合型人才。

  目前,回民街内的店铺以特色小吃、土特产、古董字画、工艺品为主,同质化严重,不能充分展现自身民族化特性。回民街的回民文化还可以与西安著名的盛唐文化相结合发展工艺品制造业、传统文化艺术业,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展示回族传统生活风貌和文化习俗。引入咖啡吧、书吧、影吧等休闲业,鼓励夜间休闲业的发展,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周边配套。吸引老字号回归设店,恢复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开放产品生产过程,展示具有特色的产品,同时还能够让广大游客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让游客参与到皮影、线戏的表演当中,亲身体验习得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获得旅游体验的同时还能够加深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许多游客初到西安时并不知道回民街,只是在游玩之后对回民街有了较高评价,所以当地政府对回民街的宣传力度还应加大,利用西安旅游大市的影响力,带动回民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另外还要发挥回民街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传承意义,在当地居民、游客参观的过程当中,回民街的相关文化产业承担着启蒙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回民街的精神和文化的传承意义,促使回民街的文化产业得到良性发展。

  有别于一般的历史街区,民族历史街区除了拥有颇具民族特色的建筑遗产,还有大量的以当地少数居民为主要载体的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民俗传统等。在民族历史街区内依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更好地优化其中的空间地理环境,有助于文化脉络的延展,除了能够保证历史街区的居住功能以外,其商业功能和文化功能也逐渐活化,使历史街区得到提升发展。

  [1]林林,阮仪三.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时间[J].城市规划学刊,2006(3).

  [2][英]斯科塔·乔福.历史环境的保护和历史地段的发展[J].国外城市规划,1995(1).

  [4]顾大冶,徐临心,黄慧芬.建筑遗产再利用背景下的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工业建筑,2018(2).

  [6][美]凯文·凯利.新经济规则: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M].刘仲涛,康欣叶,侯煜,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