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生活  楼市

金主爸爸追加新融资,海南会成为下一个香港吗?

自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方案发布以来,海南又热了一次,无数媒体争相报道舆论推动之下,海南成了自由购物的乐土。资本大鳄实现投资增值的风水宝地,就有媒体直接将海南与香港作为对比。仿佛在未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坐上了火箭,以不可预知的速度赶超香港。

但说归说海南能否成为下一个香港,这一点还是值得商榷的。虽然方案给了优惠确实很诱人,个人免税额度提高到10万元,是香港的20倍。而且你到海南购物,不需要办理签证。集旅游购物于一体,堪称未来的度假天堂。但是海南和香港之间,那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比如说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等,各有各的特点。本期内容就海南和香港的发展史与现状,从多维度来剖析两个城市的优劣势,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海南和香港除了人口比较接近以外,其它的差别都还是挺大的。海南的面积是香港的30倍,人口多出大约150万,GDP却差不多只是香港了五分之一。人均GDP约为香港的六分之一。

这充分说明工业化时代人多地广的优势在逐渐消失,决定城市发展的是贸易技术与服务。但这些数据上的差异并不足以代表两个城市的真实面貌。李嘉图早在200年前就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要义是a和b两人扬长避短。你生产大炮,我生产黄油,然后物物交换实现共赢。换言之,你的优势可能是我的劣势,而你的劣势很可能是我的优势。

那提起香港,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国际化大都市,金融中心,购物中心,港星云集等等关键词。那你可曾知道这座超级大都市的背后是750万人挤在不到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房屋均价高达15万元一平米,连续8年被评为房价最难负担城市。

香港淡水资源80%来自大陆,70%以上的游客来自大陆,香港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0.86%。这个数据在大陆31个省市当中排到了第23位,并且严重依赖房地产和金融业,制造业占比仅占GDP的1%。

与香港相比,海南作为中国第二大岛屿,是最早一批经济特区,是海瑞和宋庆龄的故乡,也是人们口中的天涯海角。然而人们对于海南的总体印象是是地方好远,气候不错,适合旅游。海南和台湾哪一个一个大?只听说过三亚,海口是什么地方?感觉好像有点穷。

那么由此可见,海南在香港的面前整个小巫见大巫。但这并不意味着海南就比香港差。我们都知道,香港的优势是转口贸易,金融业,旅游业劣势是资源匮乏,面积小、房价高、对外贸易依存度高等等。

那为什么说香港的优势容易转为劣势。因为香港虽然在金融地位上首屈一指,但缺乏制造业的香港经济非常脆弱。一旦发生金融危机,比如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经济都受到重创。另外一方面,旅游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游客70%以上来自大陆。一旦出现类似于这次疫情之类的事件,经济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而海南这是一个不出名的身份,他的长处是面积大,资源丰富,是经济特区,现在还是自由贸易区,也没有那么高的绑架。他的意思是工业基础差,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那为什么说这些劣势能转为海南的优势?

海南的虽然经济落后,工业基础上基础设施差,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都具备提升的空间。那而香港为什么不能转劣势为优势?因为他的底子差,资源匮乏,面积小。你没有办法改变。

如果你是投资者,你选谁?当然是海南,我们刚才说了香港的投资收益风险比较高,制造业弱,容易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而海南投资收益较高,而且是固定的。更重要的事情是海南由中央政府的背书,自贸区建设方案是给足了诚意。个人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是香港的20倍。这种潜在的收益加上税收减免,都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香港坦白的说,海南与香港之间的距离,真的不是一星半点。在我看来,海南很难在金融地位上超越香港。就算是达到香港目前经济水平,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距离。

那么站在历史的角度,在自贸区建设方案规划之下,海南的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是一只潜力股。但是海南能否发展的起来,还要取决于海南自身会怎样发展。

海南的第一次创业成绩很一般,同样是最早的一批经济特区,中央政府也是给足了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同样是发展了30多年,2019年海南GDP为5308.94亿元,不仅在大陆31个省当时排名倒数第四,仅为深圳的五分之一。

深圳有华为、腾讯、中信、平安等无数广为人知的大公司。但你能说说海南的明星公司吗?这个就是问题。同样一个金主爸爸,同样的启动资金,海南自身条件好那么多,凭什么发展落后深圳浪的多嘛?

那许多人都说深圳是因为离香港近,承接产业转移,劳动力丰富等原因。而海南的偏远享受不到这样的优惠。但在当时海南才是大家眼中的香饽饽呀。1988年,海南刚建省。全中国近50万大学毕业生,其中近10万人选择去海南发展。国务院办公厅甚至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海南求职人员的劝阻工作。

同时,海南吸纳资金高达400多亿元,相当于1990年广东省GDP的四分之一,短短数年是在海南的外资企业迅速发展到近万家。人有了,资金也有了。按照一般的剧本,这应该是工厂遍地开花,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资金与人才的聚集产生强烈的化学效应。海南以不可名状的中国速度崛起走向巅峰了。

但是,海南剧本显然拿错了。高楼大厦倒是拔地而起,却不是因为企业规模扩大,也不是城市太多人需要住房。而是因为过多的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催生了中国史上最为惨重的楼市泡沫。

事情是这样子的,在咨询和人才的化学作用之下,海南各行各业都在野蛮身上。恰恰在这个时候,国家开始搞房改,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房地产行业的蠢蠢欲动。依据资本的逐利性,大量资金是流入了风头正盛的海南。一时间海南的房价犹如过山车般冲到了云霄。人们为了发财致富纷纷跑到海南去炒楼花。

海南房价最夸张的时候,曾炒到了一万一平。而当时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才3072元,也就是要工作两年你才能买一平米这。显然,这是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当前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不一样。

海南当时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如此之高的房价,那就不合情理了。而且这个房地产相对而言,人们要将更多的钱投到买房当中,必然就会压榨其他的开支。人民生活水平还怎么提高,四化建设怎么搞,发展成果怎么惠及人民。

1993年6月24日,国务院出台16条严控房价,整个楼市的泡沫一碰即碎。数以千计的房地产商和投机者望风而逃,留下了一栋栋烂尾楼,也搞臭了海南的投资环境。海南在腰斩的同时,深圳市吃掉了逃离海南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将其狠狠扇在了身后。

现在金主爸爸又看不下去了,这个手心手背都是肉,总不能看着海南过穷苦日子下去吧。于是金主爸爸决定了追加一轮投资,助力海南二次创业。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贸区建设方案出台之后,海南省的市委书记刘赐贵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海南严格控制房地产,不做房地产加工厂,从根本上就灭绝了炒楼花的可能性。

从本轮融资来看清楚。金主爸爸显然是花了血本要助力海南摆脱泥沼,一飞冲天。那么来看看清楚金主爸爸给的优惠清单,咱们拣要紧的几条来说。

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的种类。这条应该和你我直接相关的政策。以前咱们是去香港买买买免税额度只有5000元钱,还要把你签证比较麻烦。以后你去海南不用办签证,买张机票,两个小时直达,买10万元都不用交税。顺便来一场海南三日游旅游购物双管齐下,谁也不耽搁,以前是坐飞机搞代购,咱们以后就是开。卡车搞代购,你拉少了还不划算。

再有实行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这条主要是为了方便企业买设备。众所周知,从境外进口设备呀,需要交一笔不菲的关税,现在直接部分免除,相当于给企业减税。

第三,就是支持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注册的境内企业,根据境内外融资计划在境外发行股票。优先支持企业通过境外发行债券融资,以前有限公司是为了避税,专门去一个叫做开曼群岛的地方注册公司。现在不用了,在海南也能搞境外上市。

其余的也是政策以及配套设施,咱们就不一一解释了。你只需要知道8个字:简政放权,让利于民。这一次金主爸爸是下大力气扶持海南,将海南打造成世界级的自由贸易港。除了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以外,还有更加深层次的政治考虑。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海权论,说的就是海权对于主权国家意义很大。我国很多石油资源从海上运到大陆,需要经过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而且南海也有丰富的资源。如果海南发展不起来,那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南海主权的保卫是不够的。

众所周知,以前总有些国家想打我们南海部分岛礁的主意。如果海南成为区域级贸易中心,海南搞富强了,那么对于周边海域的主权辐射能力就更加强了。还能配合一带一路的倡议推动地区贸易升级,岂不美哉?

但咱们前面说了,海南能否发展起来,关键还是靠海南自己。尽管金主爸爸追加了一轮新的投资,缺乏工业基础的海南想要创业成功。要搞清楚盈利模式以外,还需要全岛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从国际市场当中收取红利。

那么海南会成为另外一个香港吗?我认为倒是不会,因为了两者定位本身不一样,也就是不存在谁替代谁的可能性。但是未来海南的发展前景是好的。不论是企业入驻还是个体经营户搞小本买卖,甚至是搞代购,都有一个不错的环境和成长的空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