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安生活  网事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诸葛亮用人失策拉开蜀汉灭亡的序幕

曹丕掌权后,剥夺了汉献帝的皇帝权力,并成为了魏文帝,也因此,东汉王朝彻底沦为历史,曹丕篡汉与王莽篡汉没有本质区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多年的成果,但汉献帝能得善终,也让曹丕不至于背上王莽的骂名,但曹丕的举动也为日后司马氏篡权开了先例。

当时的天下三分,西南边的诸葛亮、东南边的孙权都是虎视眈眈盯着曹魏,而东吴这个政权一直以来都是“利己主义”,只要自己国家过得好、占得便宜多,什么匡扶汉室、维护正统这些统统和东吴无关。

曹魏就是典型的篡权主义者,那么汉室的延续,也就只能靠着西南边的蜀汉政权维持,从这个时期我们几乎可以看出三个政权的政治目的,曹魏目的是建立魏王朝,而蜀汉的目的是重塑大汉王朝,而东吴的目的就是偏安。

也因此,三国前期到中期的时间段上,基本上都是蜀汉和曹魏作为主战场,东吴和曹魏战争为分战场,曹魏和东吴心照不宣的在东部地区搞持久战,彼此两家大战小战不少,可是就没有一场是下定决心征服对面的。

提到蜀汉,之所以能够三分天下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与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诸葛亮是分不开的,诸葛亮的功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被感动后,决定为匡扶汉室为己任,先帝托孤后,诸葛亮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人赞誉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由此可见诸葛亮在蜀汉鼎立三国中的作用。但在诸葛亮出山从政的一生中,他最大的失败,却为蜀汉的灭亡拉开了序幕,这就是他的用人失策。

诸葛亮北伐失败,源于用人失策

反观蜀汉,国家虽小,但每一场战争都是目的性很明确,我要征服你;曹魏的主要精力也是放在了蜀汉身上;多次北伐战争成就了一代军事家诸葛亮,但诸葛亮频繁北伐失败,原因有很多,曹魏实力过强,文臣武将众多;蜀军长途跋涉,后勤供给不上;蜀军兵力分散,难以互相呼应,导致关羽败走麦城,夷陵之战的惨败;但主要原因还是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失败。本篇文章,就为大家分析一下诸葛亮的用人之道。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山后,用的最多的武将就是赵云,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为何不用关羽、张飞?先不说这俩人存在的性格缺陷,这俩人名义上可是刘备的义弟,稍微不顺他们心,他们就不服从你的管理,对于这俩人,诸葛亮很少用他们,不到必要关头,诸葛亮用的最多的就是赵云。

赵云武力值高是将才,而非最佳帅才

那么为什么偏偏用赵云?第一是赵云十分勇武,并且忠肝义胆,这种人只会服从命令,不会还挑刺;还有一点赵云性格特别好,也很好说话,诸葛亮来到刘备军中时候,赵云那时候也年轻,诸葛亮也是小伙子一个,两人脾气相投,就处到了一起,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赵云能够进五虎将的一个原因,(赵云本来是没资格进五虎将的,一直都是诸葛亮在提携,赵云一定意义上是是属于诸葛亮阵营的。)

但诸葛亮很多时候用赵云并不是最佳方案,因为赵云武力值很高,但战略思想和作战技巧根本不是关羽、张飞一个档次,可以说五虎将中,赵云和黄忠只能当武将,而马超、关羽、张飞都是有元帅之才的。

  • 赵云能劝谏刘禅,坐镇成都,起到威慑作用

可是诸葛亮就得多次用赵云去领兵作战,《三国志》中赵云带兵作战除了几次胜利外,大部分都是失败告终,因此,诸葛亮在用赵云上其实是无可奈何,同样也折射出刘备阵营能打仗的也就那几个人,其余的人就是一个将领级别。

蜀汉北伐战争中,赵云大多数时间都是留在蜀汉成都,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因为赵云是刘禅最亲近的将领级别的叔叔,赵云说啥,刘禅是会听的,诸葛亮不在成都,那么一些奸人就会蛊惑刘禅,而赵云在至少刘禅不会做得太过火,赵云的震慑意义的确起到了作用。

但是赵云实在是不懂政治斗争,导致多次被蜀汉朝中一些奸臣一再污蔑,并且还失去了刘禅的信任,后半辈子赵云一直都是郁郁寡欢,赵云本就应该去战场厮杀,但诸葛亮却将他放在了最不擅长的朝政上,这也是导致赵云老年时期郁郁寡欢的一个重要因素。

蜀汉占据天时、地利,诸葛亮用人纰漏,功亏一篑

诸葛亮在战略上部署的非常成熟,《隆中对》的战略实施上,如果完全按照上面的步骤实施,曹魏是一定会被蜀汉灭掉的;可是《隆中对》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掌握了其中天时、地利、人和。

所有因素全部都在刘备手中,但唯一的纰漏就是诸葛亮在荆州的用人,关羽总管荆州是诸葛亮提出的,但诸葛亮给关羽配的谋士完全管不住他,而诸葛亮给关羽配备的后路,新城刘封和糜兰却是贪生怕死之徒,就因为关羽这个关键点,全盘皆输。

关羽水淹七军后极度狂妄,直接以一州之力对抗东吴和曹魏,最终被东吴白衣过江给灭了,而诸葛亮留的后路呢?如果换作别人是荆州都督,比如张飞、黄忠,那么糜兰刘封一定会救。

把关羽安置在荆州是诸葛亮用人最大失策(错信关羽)

可是关羽这个人法大于情,荆州危机时候,不是刘封不带兵来救,而是没法救,他们被曹魏牵制了,并且关羽还放话:“誓杀刘封、糜兰小儿。”这句话直接把人家的心都凉透了,这也不能怪人家不救你,而是你太狂了,关羽就这样丢掉了荆州,也丢掉了刘备的前程功业。

荆州是蜀汉一统江山的关键跳板,安置关羽是诸葛亮用人最失败的一点;而当初诸葛亮托付给关羽荆州时候,关羽说了一句话让诸葛亮心里十分不安,他说:“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这句话是统帅的大忌,因为这句话意味着统帅不懂得变通,一个合格的元帅不仅要有远大志向,还必须有圆滑的思路,关羽就属于那种不懂思路拐弯的人,这直接导致了荆州的丢失。

诸葛亮用人“德才兼备”局限性很大

诸葛亮用人局限性非常的大,他不像曹操用人,只要你有才,你就算品德不好,我也给予你重用;这也是曹操能做大的原因。很多时候在乱世中,你不能要求手下们都是德才兼备的人,那么你走不长远的,刘备也看出这一点,他是一个很有道德操守的人,但在用人上,刘备一直奉行多多益善,不讲究你品德好不好。

诸葛亮就不一样,严格意义上讲,诸葛亮有些世外高人的清高和守旧,他用人看德行和才能,这直接就局限了诸葛亮的用人方向,毕竟荆州、益州能有多少个人才,你再一筛选,那么能有几个人可以用?

看别人德行和能力兼备,这人家曹魏用这招还差不多,毕竟大多数的人才都在中原地区,可是人家曹操、曹丕到曹叡都是只看你才能,所以曹魏到了后期依旧是人才济济。而蜀汉呢?诸葛亮一死,整个蜀汉就一个姜维可用,姜维一个人也扛不起整个蜀汉啊!

诸葛亮错用马谡,导致失去北伐最佳时机

诸葛亮用人还有一个失误就是用了马谡,马谡这人只可以当谋士,决不可以领军作战,这一点与战国时期纸上谈兵的赵括很相似;刘备早就看出马谡的能力,但可惜他走的早,没能阻止诸葛亮用他,马谡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蜀汉最佳北伐机会的流失。

大家别小看马谡街亭问题,街亭是一处十分重要的战略关卡,曹魏的粮食必须从这里走,不然根本走不通;马谡这憨憨怎么做,他把军队调到山上,想的是直接冲击曹魏,但曹魏将领张郃是个狠人,他不打,就把你给困到山上去,然后饿死蜀军,就这样马谡失败了。

马谡的失败证明了诸葛亮用人德才兼备的理想是不现实的,毕竟有真材实料的人,一般都是有一些古怪的脾气性格;有真才实学的人,不一定品德就一定好,而品德好的人,不一定有真才实学,对于蜀汉时期,能力的考核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学学战国时期,秦昭襄王用杀妻求将的白起,刘邦用陈平,诸葛亮北伐失败不至于那么惨。

  • 诸葛亮错杀魏延,导致蜀汉失去翻盘机会

而蜀汉后期,诸葛亮还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杀掉了魏延;真实的历史对魏延更多的是带有批判眼光看待他,但魏延却是有真材实料的,魏延这个人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他只会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在表面上看,诸葛亮死前除掉魏延是除掉蜀国的大害,但其实深层次上看,当时的局面也就只有魏延能够领衔蜀汉翻盘。

魏延的军事才能非常了得,但他不太懂得阴谋诡计,在战略指挥上,还真没几个人比得上他;并且如果从魏延本人的利益来分析,如果魏延掌握蜀汉军权,那么他只会是为蜀汉未来着想,这又是为什么呢?

  • 魏延不死,必定誓死为蜀汉效力

给大家几个方向,魏延掌权后有几个可供选择的,第一推翻蜀汉自己当汉王,这个是极为不现实的,魏延是荆州人士,荆州派的大佬诸葛亮都倒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都搞不定益州派,魏延更搞不定,这一定魏延心知肚明,想自立为王基本不可能,光占据汉中,迟早得完蛋,不是被曹魏灭,就是被蜀汉灭。

第二投降曹魏,这个更不现实,魏延知道曹魏目前政治局势十分复杂,并且极度排斥投降将领,很多投降的将领都不得善终,看看“三姓家奴”吕布的下场就知道了。

第三投降东吴,这个更不实际,东吴就是一个偏安的国家,没有什么前途;也因此,魏延只能够努力去为蜀汉建功立业,蜀汉的命运和魏延命运是一体的,蜀汉统一全国,则魏延才可能称帝。

后记

诸葛亮其实也想到过这一点,他明白魏延绝对是最适合接替自己的将领,但魏延的品德让诸葛亮十分的不爽,就这样除掉了最具价值的蜀汉将领,诸葛亮杀魏延,纵然能找出多种理由,恐怕最大的理由还是诸葛亮不信任魏延,为了自己的怀疑,而杀一名具有中流砥柱作用的大将,这不得不说,诸葛亮的胸襟跟刘备差远了。

诸葛亮一生极度辉煌,在高超的能力和优秀道德上,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他的要求,这也注定了诸葛亮死后,后代一定继承不了他的理想,诸葛亮六次北伐失败之后,也注意培养继承人,他将目光投向了文武全才的姜维,哪知姜维根本就没有经邦治国的才干,当魏国伐蜀时,姜维中了反间计,客死他乡,蜀汉也因为诸葛亮的离世和继承人的无能,开始了灭亡倒计时。

谁能给个黄页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22257.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