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安文化  文化

神木多种养老模式 为老人打造“花样”晚年

原标题:神木多种养老模式 为老人打造“花样”晚年

(记者 熊惠玲 通讯员 王志芳)“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人都需要养老。对于老年人而言,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安享晚年。”神木市民白珍珠说。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所有人的朴素愿望。春风化雨浸润着黄土地,也给黄土地上的神木老年人带来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家养老:仍吻合大多数老年人的心愿

常言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在我国,家庭养老具有数千年传统,家不仅是自己的居所,也是心灵的港湾。在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下,在家养老也是现在大多数老年人的心愿。

“在家养老”是目前神木最主要、最基本的养老方式。从现状看,70%以上的老人愿意呆在家。“在家养老”是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或者与儿女们居住在一起,得到包括经济上的赡养,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三方面供养的一种养老方式。

近年来,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小轿车,每逢节假日,子女们可以回家陪陪老人。社区、镇办工作人员,社会爱心人士也会不定期去村民或居民家里走访,帮他们干家务,和他们谈谈心,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子女平日里不仅要忙工作,闲暇还要教育孙辈,无法两头兼顾。”锦界镇河湾村张国银说,“儿女有时间总会回家来,给我们买吃买喝,现在我们身体还硬朗,也用不着他们守在跟前照看,况且政策上对我们老年人也十分照顾,每年每人还可领到600元的高龄保健费。”

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农村老家住的安心,住的自在。“农忙的时候就干农活,不忙的时候就闲着。现在手头宽裕了,生活质量也比以前提高了,每年还能和村里的人一起去外面转一圈。”尔林兔镇木独兔村王琴琴笑着说。

前几年,张三三的老伴去世了,儿子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农村老家,就将她接到城里。“儿子儿媳白天上班,我就帮着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好,有时候下楼转一圈就上楼了,小区内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一开始觉得特别不习惯。”回忆起刚来到城里的情形,张三三说,“后来,孙子出生了,买菜做饭,洗洗涮涮,照顾儿子一家的生活起居,一下子就有得忙了。”她坦言,孩子就是家里的“开心果”,每天陪伴孩子也很开心。因为经常带孩子下楼玩,渐渐地认识了跟她一样帮着子女带孩子的老年人,她们一起带孩子。现在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空了还去广场或者社区的活动中心健健身,进进出出,忙里忙外,看着儿孙绕膝,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张三三精神比之前好多了。

在神木,老人跟儿女们一起居住,不仅可以拉近祖孙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可帮助子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花甲之年,老人不仅享受子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也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机构养老:给老人不是家胜似家的温暖

目前,神木建成养老机构36家,共有机构养老床位 3356 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50张。高龄津贴、失能补贴制度全面落实,为高龄或贫困失能老人兜住稳稳的幸福。

2008年神木开始筹建第一家养老院,取名神木中心敬老院。1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经历了从广袤的沙滩地变成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可容纳380位老人的集生活娱乐、颐养康健、休闲养老于一体的标准化服务中心,这个巨大的变化,是神木五保户等老年人们颐养天年的乐园。

到养老院采访时,恰逢午饭时间,有菜有汤、荤素搭配,包心菜炒肉片、西红柿炒鸡蛋等,非常适合老人们的口味。“行动自如的老人齐聚食堂,边吃边聊,腿脚不便的老人,则由专人将饭菜送到房间里。”该院院长张春艳说。

为了增进和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该院组织老年人参与扭秧歌、吹笛子、拉二胡、唱歌等各种活动,从而增添他们的生活乐趣。

今年66岁的郭银珠,是神木镇栏杆堡人,之前,一直在内蒙古打工。2017年7月夫妻二人返乡入住这里,开始了他们温暖的晚年生活。“这里的居住条件、饮食和服务都很好,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郭银珠说,“我们经常去活动室锻炼身体,扭秧歌活动活动筋骨,或者跟几个牌友一起打牌,电视室里看电视,一天也总是乐呵呵的。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老年生活还能这么丰富多彩。”

医养结合:老年人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

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开始衰退,甚至出现失能,而子女们又不能时时刻刻守在身边,要求他们把这些老人照顾得妥妥帖帖,不太现实,为老人请一个专职保姆,每天也得近200块的费用,这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压力真的很大。

“这里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和配套设施,对我母亲的腿部恢复也有好处,而且收费也合理。”张掉新的儿子说。今年88岁的张掉新平常由儿子儿媳照顾生活起居,4个月前摔了一跤,腿部出现骨折,但儿子和媳妇并没有专业的医疗护理能力,经过商量将她送来惠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我在这里被照顾的很好,降压药也有人专门悉心叮嘱我,让我按时吃,还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给我做康复治疗,现在我的腿都能行动自如了。”张掉新说。

今年75岁的李顺顺,患有高血压、脑梗后遗症等多个病症,2018年8月入住惠民医养结合养老中心就得到了实时的医疗监护和生活护理。说起在这里的服务和设施,李顺顺一个劲地竖起大拇指。“一遇到天气变化,我就会犯病,以前每次都是由儿女领着去医院治疗,每个月都要跑医院几回,特别折腾。现在,我遇到不舒服的情况按床边的呼叫系统,就有医护人员及时为我诊治,很方便。”李顺顺说,因为犯病的时候治疗及时,他的精神状态也比之前好多了。

“我们将医疗、养老、康复融合起来,对老年人进行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在这里,老年人有病就地治病,没病就安心养老。在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按床边的按钮,我们的医护人员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对老年人给予各项基础检查及常规的临床治疗。”惠民医养结合养老中心院长王进义介绍说。

今年以来,神木市以保障失能、半失能兜底保障对象的基本生存和健康权益为目标,通过创新“医养结合”的健康托管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建档立卡兜底保障对象中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在惠民医养结合养老中心进行集中养护,实现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无缝衔接,真正有效地解决了“老无所养、老无所医”的这一养老难题。

文化养老: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精神享受

如今,在神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选择靠街头聊天、打牌等消磨时间,而是活跃在各个广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镇办文化站、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里,阅读、跳舞、学声乐……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写书法、练舞蹈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已融入很多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神木依托老年大学开展特色办学做活文化养老主阵地,进一步促进文化养老全面发展。“我们通过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形式和内容,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积极鼓励、引导老年人参与文化建设,使老年人作为主体参与到文化养老的体系建设中来。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长、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年大学校长折威龙说。

老年大学作为可供老年人学习、健身、娱乐,开展比赛的综合性活动场所,是“老有所学、老有所教”的主阵地,是神木文化养老的第一平台,开设包括有舞蹈、二胡、葫芦丝等20个专业,42个教学班,在校学员2500余人。其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每年都会围绕全年重大节庆日,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老年人的主题活动。成立老年大学合唱班,并组织声乐班、晋剧班等开展室外课堂,不仅增强了老年人参与活动的兴趣,也为他们发挥作用、展示风采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在这里,老干部们学习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广交了朋友,陶冶了情操。

现在,神木市老年大学成立农科路社区教学点和南郊分校,并逐步推进老年教育向社区、镇办延伸,使我市老干部、老年人能够方便入学、就近入学。充分发挥老年大学开展老年教育主渠道作用,促进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更好完善,进一步提升我市老年教育水平。

此外,神木在组织为老年人做好事、献爱心的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老年人在新时代积极发挥正能量,增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幸福感。今年,在神木人民大礼堂举办了“盛世欢歌迎国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