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文化

历史与人文相融合的“景观大道”

  作为世界著名的古城,北京有着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城市功能还是规划方面,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显著特色和地位。《北京中轴百年影像》一书,带领我们重返历史深处,直观感受一座古都无与伦比的魅力。

  该书作者刘阳,现为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北京古建筑、文物的研究及老照片的鉴定工作,是北京历史文化、北京老影像研究与考证专家。这些年来,呈现老北京人文风貌的书籍不在少数,而《北京中轴百年影像》的最大特色,就是首次用百年前的700余张老照片,配以翔实的文字、史料,讲述传统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历史沿革、变迁。其中,不仅有古代建筑、坛庙园林的形制沿革、布局形态,还有行人街景、城市生活的动态捕捉、风貌描绘。书中,有部分照片是首次公开,还有一些已经消失的古迹的老照片,如北海里的万佛楼、大佛殿;有瓮城、箭楼的永定门;正阳门下的正阳桥等。还有一些是难以看到的景致,如中南海的瀛台、北海的先蚕坛等。可以这么讲,这本书堪称一座“中轴线的纸上博物馆”。

  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曾经说过,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古城北京北倚朔漠,南俯中原,东环渤海,西拥太行。750余年前,元朝的统治者在北京规划了城市的中轴线,建起了元大都,从丽正门到钟楼,一条长约3.7公里、穿过元大都的皇城与宫城的南北中轴线由此产生。后来的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紫禁城、皇城、内城重建,外城增建,这条中轴线逐渐延长,形成了如今全长7.8公里、一线贯通的空间之轴和文化之轴,轴线两侧还分布着重要的坛庙建筑,从而形成了气势恢宏、纲维有序的北京城。虽说朝代更迭、历史变迁,中轴线始终作为北京的灵魂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照相技术是了不起的发明,能够做到客观真实地记录。清朝末年国门打开,不同身份的外国人纷纷来到北京,以照片的方式为这座城留下记忆。谁会想到,无数关于北京的历史照片,今天成为认识北京的珍贵资料。本书作者基于北京中轴线的地理范畴,花了一番真功夫,对无数照片进行遴选和编排。若不是对北京历史了如指掌,这无疑是一个难度极大的工作。书中的北京全景图,让我感受到北京作为古都的雄浑和壮美。

  《北京中轴百年影像》一书中,以图文交融的方式,对这座城市昨天的风貌娓娓道来,很多照片直接冲击着我的心灵。永定门是北京中轴之南的起点,一座城门将城内和城外进行无形的区分。城墙、城楼、护城河和树木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图景。天坛,无疑是北京中轴线上亮眼的历史建筑。书中,一张张不同角度的天坛建筑群落照片,都彰显着一种独有的威严感。天坛建筑群落是皇权的象征,在建筑技术和工艺方面达到了应有的高度,其一砖一瓦一木都无比考究。前门大街是北京中轴线上著名的大街,百年前,这条大街长约1600米,行车道宽约20米,明清和时期皆称正阳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前门大街。前门大街的建设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一张张照片中可以看出,无论什么时代,前门大街上都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商贾云集。

  阅读《北京中轴百年影像》,给我的启示是:一座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更好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