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文化

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全国第七 “做的”比“拥有的”更好

  近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和人民日报人民文旅研究院三方联合,历时半年共同编制的我国首份《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指数评估报告》正式发布。

  根据全面评估,全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综合指数揭晓,西安位列全国第7。在保护与发展排名中,西安位列全国第9。

  作为蜚声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一直被全国甚至是世界所瞩目。但得天独厚的条件下,西安其实并不是传统认知中的一个纯靠资源的城市。小布了解到,有学者根据本次榜单评论分析认为:西安“做的”比“拥有的”更好。

  长期以来,西安坚持文物保护优先,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2020年底,西安召开文物保护大会,发布《西安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西安文物保护工作14个方面38项重点任务,包括坚守文物安全底线、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等内容。

  《方案》明确,到2025年,我市文物保护管理能力显著提高,文物展示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文物保护机构队伍不断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初步建立,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基本形成文物保护的“西安模式”。

  小布通过调查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综合利用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类别。搜索近年来西安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方面的重点内容,出现了“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等多个关键词或类别。这也让我们从侧面直观感受到,西安一直都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相关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着手把工作做实做细,从而才有了多方面“齐头并进”的局面。

  目前,我市持续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不断完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积极推进西安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库建设,力争形成较为完备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监测体系。

  今年是中国党成立100周年,西安也正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文物的资源整合和整体保护。推进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群、西安事变旧址群、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中央西北局旧址等重要文物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确保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2020年8月,西安市印发《进一步加强全市田野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提升田野文物安全防护水平,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打防结合、群防群治”的田野文物安全综合监管格局,筑牢田野文物安全防线。此项工作,正是西安在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方面所做的重点之一。此外,西安还实施了文物消防工程、安防工程、防雷工程和文物建筑抢险维修工程、基层文物库房达标工程,多方面确保了文物安全。

  当你行走在西安,时时刻刻都在被深厚的历史的文化所熏陶。截至目前,西安拥有157家博物馆,收藏文物超过202万件,从1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蓝田猿人遗址,到夏商周秦汉隋唐古迹,再到近现代遗址,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进一步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也将是整座城市文化永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这其中,丰富文旅融合产品体系一直都是西安所做的重点。《西安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就明确了我市“文物+旅游”的文化遗产综合利用导向,西安将依托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等史前遗址,打造寻根之旅;挖掘周秦汉唐丰厚文化遗产,打造古都之旅;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打造红色之旅;挖掘西安大华1935等优秀工业遗产,打造工业之旅,形成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可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同时,我市积极推动多个历史文化片区的改造提升工作,就是为了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规划建设工作。目前正在推进的易俗文化旅游片区、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碑林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工作,均是市民关心的热点话题。相信不久之后,这些“城市文化客厅”不仅能增加西安的城市“靓丽”指数,也能让文化和旅游进一步深度融合,让市民享受更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综合利用所带来的“文化红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