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文化

长安八水记(之一):西安历史上的城中河

  沣河作为渭河的一大支流,从沣峪口出山后,两岸土地肥沃,不但适于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又得鱼、螺、虾、蚌等丰富水产之利,是宜于人类居住的理想之地。在周人之前,这里曾是崇国的地盘。

  崇国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虞、夏、商都有崇国。唐虞时期因为夏禹之父鲧建造城郭有功,尧把崇地(在河南登封市嵩山周围)封给了鲧,并让他负责管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称“祟伯鲧”。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国语•周语》称禹之父鲧为“祟伯鲧”,“崇高”之名缘于此。商灭夏之后,登封崇国部落西迁来到沣河流域的关中地区。直到公元前1051年被周文王所灭,并在此建都作丰、镐两京。

  此前,周人一直在周原活动,是周族之祖古公亶父率众由豳地所迁居之处。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县、扶风县和眉县的部分区域。为周人的发祥地,有西周故都之称,也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如果说当初周人从豳地迁居周原是迫于戎狄的压力,实属无奈之举;而从周原扩张到沣河流域,却是蓄谋已久。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非周原可比。他南依秦岭,北临渭河,为台原地貌,且有沣、涝、渭等多条河流。

  《管子•乘马》:“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因而,从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建丰邑、武王作镐京,到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300多年来,丰镐一直是西周王朝、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有着比较严格规划的城市。历经几千年岁月的冲刷,地面建筑已无迹可寻,但却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迹和传说。

  据考古发现:丰京的中心区域在客省庄、马王村一带。1977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在这里发现十余处大型夯土基址,基址建筑由许多座单体夯土建筑按一定布局组成的夯土基址建筑群。四号夯土基址是一座高台式的中心主体建筑,也是最大的一座单体建筑,整体平面呈丁字形,面南,东西长61.5米,南北最大进深35.5米,基址总面积1826.98平方米,基槽内夯土一般厚度在2—3米间,最厚处可达4米之上。四号夯土基址建筑始建于西周穆王前后,毁弃于西周晚期厉、宣之际,使用的年代将近百年,在它的周围还发现几座大小不同的夯土建筑,建筑附近有用陶管铺设的排水设施。

  以三号、四号夯土基址为主体,在客省庄、马王村一带分布了大大小小十几座夯土建筑,它们参差错落,组成了有一定布局的西周建筑群体。在建筑群体内有较为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与建筑群体直接相连的则是一条宽达15米左右的大道,这组建筑只有西周高级贵族才能够享用。在马王村以南和曹寨一带,还发现了烧制陶器的作坊、冶铸铜器的陶范、制造骨器的作坊。这些手工业作坊都和西周建筑群密切相关,隶属于西周王室或高级贵族。

  镐京地区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镐京遗址位于高阳原上,西边濒临沣水,北界沣水和彪池,南部为汉、唐时期昆明池所毁,东至北丰镐村,面积约4——5平方千米。镐京位置范围内的斗门、白家、花园村、花水村、上泉北村、普渡村等地,都是西周遗址和墓葬密集的地区。

  丰镐两京位于沣水东西两岸,隔河相对,直线距离不过十里。从一定角度来看,镐京实际上是丰京的延展与扩建。两京处于山水环绕的密闭地形之中,以有利的自然地理环境作为天然屏障。镐京外围南有洨水,东界潏水,西至沣水,沣水在马王村处折向东流,构成镐京的北界。三水源于秦岭终南,河水流量比较丰富,形成了护卫镐京外围的天然界河和堑沟。

  “丰镐遗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斗门镇一带的沣河两岸,考古已经基本确定了丰镐两京的城址。其遗址面积16平方千米,是一个巨型都城遗址。而广义上的丰镐地区范围西至涝河、东至橘水、北临渭水、南及秦岭北麓,是一片面积广大,山川、台原相依,河、湖、池、泽交错的地区。覆盖范围涉及现在的长安区、鄠邑区和西咸新区。”长安区政协主席徐树安认为,丰镐两京是西周的国都,近300年间一直是西周王朝、经济、文化的中心。它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城市,规模宏大、布局整齐,开创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宽畅、宏伟的先河,成为后来城市总体布局的典范。

  丰镐两京遗址内的文化遗存,不仅有西周车马坑,还有灵台、灵囿、灵沼、灵桥、灵道等“五灵”。其中,灵台是周文王“演八卦、观天象、教民稼穑”的地方,灵囿是周天子蓄养珍禽异兽的园林,灵沼是周天子养殖水鸟和水生植物的沼池,灵桥是连接丰镐两京跨越沣河的桥,灵道是周天子返回周原祭祖必经的大道,历史上有“五灵拱丰镐”之说。

  由于家在沣河岸边,小时候经常到位于沣河西岸秦镇以北的平等寺游玩。站在沣河东岸西望,平等寺座落在一个高台之上,在夕阳的照耀下,苍凉不失雄伟,对我们极具力。因而,每次到秦镇集市游玩一番后,我们都要成群结伙走进这座古寺。后来才知道,这座古寺所在的高台叫文王灵台,是周文王为观测天象而修,并在此推演八卦。是一个观察天候、制定律历、于民施教、动员战争、占卜大事、庆祝大典、会盟诸侯等重要活动的多功用场所。

  在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就记载着关于西周文王以民力修建灵台时,平民百姓欢乐而顺从之场景。《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随着周室的东迁,丰、镐二京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灵台也失去了往日的功用,渐渐荒废见弃了。明时,秦藩王在古灵台顶上修建平等寺,取君王与民平等之义。后历代皆有修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相继在文王殿前,修建起了南北相对各五间的菩萨殿和地藏殿。文王古殿面东坐西,菩萨殿居南,地藏殿居北。寺内有两株观音柳,造形独特,为其他寺院少见,其花四时长开,其色若莲,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一处遗址就是西周车马坑。位于西安市沣西新城马王街道张家坡村附近,是西周初年成康王时代奴隶主墓葬的车马殉葬坑。在西周时期,奴隶主死后,往往让生前的座马以及车夫等一同陪葬,以求死后依然能够享受生前奢华风光,西周车马坑的发现再次印证了奴隶社会的殉葬风俗。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批林批孔的运动中,学校曾组织我们参观。时隔多年之后再来此处,还是那个车马坑,但心绪却大不相同。那时是带着控诉奴隶主的心情来的,这次却是为寻丰镐遗址而来。在感叹岁月之无情外,同时也为考古工作者为我我们留下了这份文化遗产而欣慰。如果没有这一处处经过精心挖掘,又进行长期保护的遗址,我们怎么能够穿越千年的历史,回到隔水相望的丰镐盛世呢?

  如今,丰镐遗址列入了国家级新区,保护工作更加受到重视。在2013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共同研究编制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中,丰镐遗址被纳入“十二五”期间重要大遗址。同年国家文物局批复陕文物字〔2013〕67号《关于丰镐遗址保护规划大纲的请示》,同意丰镐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和意见。2016年,镐京考古发掘工作在花园村东地点进行,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出土各类器物249件。特别是鳄鱼骨板、小麦碳化颗粒、铜器墓葬、陶窑的发现,为研究西周的历史考古、手工业技术、动植物考古等提供了宝贵资料,对进一步研究西周都城镐京的城市布局及地下遗存的分布情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西周丰镐两京处于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初期阶级,呈现出中国早期都市的一般特征。

  一是丰镐两京是沿河谷阶地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市设计因地而宜比较朴素、自然而强调实用功能。特别是在沣水的利用上,修筑了灵沼、灵桥、灵囿等设施。

  二是两京都邑区以为主,城区的主要面积多为王室宫殿、宗庙和贵族居址采地所占据,这里是西周王室对全国施行权力的中心地点。

  三是城市的商品经济功能较为薄弱。已发现的各种手工作坊多分布在重要居址附近,它们依附于西周王室和各级贵族,主要用以满足上层贵族的奢侈生活和各种享乐要求。各居住点周围多与农作区相连,呈现出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倾向。

  四是城市布局较为松散。在都邑内宫殿区、贵族居址和若干居民点稀疏地分布在一个较大的区域,不少居住地周围是贵族墓葬地,聚族而居,聚族而葬,居邑由许多这样的血缘胞体组成,如同史前社会一般村落遗址一样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原始特征。

  秦朝建立后,丰镐两京被划入禁苑。汉武帝时,为练水军,引沣河东边的滈河、潏河之水,开凿昆明池,镐京成为昆明池中的水下都城。沣河上中游大部分地区被划入上林苑中,成为秦汉皇家的专享之地。

  随着历史的变迁,虽然丰、镐两京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但丰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大城市,开创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宽畅、宏伟的先河,树立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的总规制,一直是后来城市总体布局的楷模,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从此,也掀开了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序幕,怎样高度评价都不过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