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旅游

长恨歌》前后十年:华清池里打捞旷世绝恋

长恨歌》前后十年:华清池里打捞旷世绝恋  【点睛】就时间点来看,《长恨歌》在中国旅游演艺界并没有占得先机,但在其带动下,华清宫景区从2007年经营总收入不到8000万,跃升至2016年直逼5个亿,成功实现了单一门票经济向综合性全产业链大景区的转型发展,并且成为了陕西省乃至全国单位面积产出值最高的景区…

原标题:长恨歌》前后十年:华清池里打捞旷世绝恋

  【点睛】就时间点来看,《长恨歌》在中国旅游演艺界并没有占得先机,但在其带动下,华清宫景区从2007年经营总收入不到8000万,跃升至2016年直逼5个亿,成功实现了单一门票经济向综合性全产业链大景区的转型发展,并且成为了陕西省乃至全国单位面积产出值最高的景区。那么,一部《长恨歌》盘活一个景区,到底凭借的是什么魔力?很简单:运营。

  

  关于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多理论阐述,专家们都试图在现有的成功案例中寻找到可以追寻的捷径,帮助后来者获得新的成功。但是,每个项目都有独特的禀赋,每个项目都有独特的成长环境。很多时候,成功可以拿来津津乐道,成功的某些东西可以借鉴和升华,但是,无论如何不能照搬。因为每一种成功背后,都有一个不可复制的商业生命轨迹。之所以用商业生命轨迹,是受到了《长恨歌》的启示,在看完《长恨歌》之后,我觉得商业是有生命的,旅游项目是有生命的,其生命轨迹也是比成功经验更宝贵的东西。因为生命轨迹浸透着一份温暖和虔诚的追求,远远超越了成功经验所能涵盖的范畴。

  十年前,华清池的徘徊与决断

  十年前,人们喜欢用一句话来形容陕西的旅游资源——“听上去气象万千,看上去黄土一片”。这句话对于陕西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因为旅游业最忌讳的就是听与看的反差。如果一个景区听起来很美,看上去很差,那么,没有任何游客愿意为它买单,甚至还会丢下几句嘲讽的话。

  就连当时的陕西作家陈忠实也用忠实的语言刻画了华清池当时的处境,“一千多年前的遗迹,不论讲解员如何讲解,看起来也不如现在的池子好看;一千多年前皇帝和他的妃子在这儿再怎么开心,今天留给观众的仍然是历史的冷寂。”

  当时的华清池,可谓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华清池在等待拯救它的良药。说到良药,其实一千多年前已经有了,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白居易用自己的妙笔将发生在华清宫的旷世绝恋描绘得感天动地。一千多年过去了,这首诗歌在时间的浸润中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只是,白居易的诗歌仍旧与旅游的体验性要求有点差距,毕竟诗歌仅仅是停留在纸面的东西,是通过想象力来抵达人心的。而旅游则不能靠想象力去抵达人心,更不能靠想象力去建立商业模式,旅游必须提供给游客全身心的感官体验才能实现最终商业变现。

  那么,将一首千年前的诗歌和一个千年前的旷世绝恋演绎成真实的舞台剧,有没有可能改变华清池的命运?

  这个问题在民间讨论和学术讨论之后,被放到了陕旅集团的会议桌上。当时,围绕在华清池周围的产业投资者、旅游规划专家、历史文化学者、策划大师等各行业人物非常多。但是,陕旅集团的领导在那片池水了看到了一幅旷世绝恋的完美意境以及未来商业发展的宏大蓝图。当然,所谓完美意境和宏大蓝图或许仅仅是后话,当时有可能连陕旅集团也会未曾预料到一个舞台剧改变华清池命运的奇迹。无论怎样,在陕旅集团的推动下,华清池开始从一汪池水中打捞千年之前的爱情幻境,也开始构建一个景区突围的跨界路径。以旅游资源+文化演艺的跨界手法,打造一台前所未有的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

  正是陕旅集团的推动,为《长恨歌》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当时华清宫的发展面临着历史性的转折点,传统的增长方式已经无法支撑起华清宫自身的收支平衡。周围的景点都相继找到了较为清晰的盈利模式,拥有了良好的收支平衡能力。而华清宫却始终抱着一个美好的历史传奇故事,无法将其变成盈利的增长点。怎么办?唯一的出路就是将这个美好的历史传奇故事变成可以体验的旅游项目。而且当时的历史环境似乎也不允许有太多犹豫,眼看着周边的景区都突飞猛进,中国旅游演艺市场也逐渐兴起,再不突围,就会失去历史性的机遇。陕旅集团就是在这个关键节点大胆出手,打造了《长恨歌》,在历史故事的发生地还原了白居易笔下的线;

  在《长恨歌》之前,陕西已经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过《仿唐乐舞》,当年,其火爆程度也为西安增色不少。随后,90年代又出现了《宋城千古情》,再往后有出现了《印象•刘三姐》。所以,《长恨歌》是在中国旅游演艺风头正劲的时候杀进去的一匹烈马,很快就在旅游演艺的竞技场上站稳脚跟,并且延续和升华了《仿唐乐舞》的唐风唐韵。或许,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两台演艺同时成为一座城市旅游明珠的案例,只会发生在西安,因为这片土地被文化浸淫的岁月太过悠长,空气里都飘扬着唐风唐韵,一台演艺足以点燃整座城市的文化记忆,照亮中国旅游的天空,也照亮漫漫丝路之旅。

  十年间,《长恨歌》的模式落地和传播

  在十年的时间里,《长恨歌》从杀入演艺市场到形成独特地位,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挑战和历练,最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长恨歌》模式。

  1、立足景区、植根城市的定位模式

  一台演艺与一个景区或者一座城市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母与子的关系,他们身上流淌的血液中一定有着相同的文化基因。这样才能形成演艺与景区和城市之间的内在关联。这样的内在关联能够形成包围式的体验感,让游客沉浸在纯粹、深厚和完美的体验中,获得一种触摸历史情境的快感。

  《长恨歌》正是这样一台演艺,其立足景区、植根城市的发展模式奠定了绝对的竞争壁垒,因为别人怎样努力,也无法占据《长恨歌》所处的地理文化脉络,这是一部演艺生存发展的根本。一千年前,华清池发生了皇帝与爱妃的旷世绝恋,一千年后,还是在华清池,《长恨歌》演绎千年华章。这种地缘上的特征注定《长恨歌》无法替代,只能是唯一。

  《长恨歌》立足景区、根植城市的模式实际上也是大多数旅游演艺在践行的模式,只是,《长恨歌》对这一模式的追求更加极致一点,因为它将三个时空叠加在了华清池。第一个时空是皇帝与爱妃洗鸳鸯浴的历史时空,第二个时空是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文学时空,第三个时空是旅游演艺的舞台时空。历史时空、文学时空、舞台时空的叠加,在演艺界独一无二,也使得《长恨歌》与华清池景区和西安的关系更加具有文化纵深感和消费粘性。

  从文化纵深感来看,有助于借《长恨歌》品牌效应提升景区和城市的品牌价值;从消费粘性来看,有助于借《长恨歌》消费人群扩展景区和城市的消费空间。

  十年来,伴随着一批批观众的慕名而来,《长恨歌》、华清池、西安的文化纵深感和消费空间也在不断提升和拓展。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辉映、水乳交融。

  2、科技塑形、人文立心的制作模式

  十年来,《长恨歌》累计投资2亿多,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资金都用在高科技的改造项目上。通过声、光、电、水、云、气等现代高新技术,展现了如梦如幻的大唐盛世历史画卷。

  刚开始的时候,《长恨歌》团队以当时最大的LED舞台为骄傲,可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逐步让过往的光荣黯然失色。

  2008年,在正式开演的第二年,已经拥有了国际领先的灯光设备,16组4千瓦投影灯在宽600米、高300多米的山体上投射出不同画面来配合剧情。同时,凭借中国最大的水中升降多变彩色舞台和美国拉斯维加斯引进的火海技术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当年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玉楼宴罢醉和春”、“三千宠爱在一身”、“渔阳鼙鼓动地来”“婉转娥眉马前死”的人生传奇和爱情绝唱。星星灯的利用也做到了极致,在骊山北坡大约宽600米高300米的范围内,密布着1800颗、3组的星星灯,抬头仰望,心生惊叹。

  2010年,为了呈现杨贵妃的奢华生活场景,采用了国内首创百万平方米的山体星空和山涧雾瀑、国内首创20万平方米的山体壁画投影,将“骊宫高处入青云”“金屋妆成娇侍夜”的景象描绘得如梦如幻。同时,在演出效果上实现了七度空间。为了体现保护遗址的原则,还首创户外演出设施全隐蔽式设计。

  2011年,新换了服装和道具,新增了特效灯,充分利用了场地周围的殿堂、石桥、树木、亭廊、垂柳,带给观众新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2012年,瑞士超高亮度大型影像投影机、亚洲最大的700㎡LED可折叠软屏、意大利香气广散效果系统为《长恨歌》增添了新的亮点。当年新设置的“水宫殿”加入了特效水雾处理,让“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癜三四重”的景象得以完美呈现。

  2014年,《长恨歌》的全隐藏式演出舞台首次实现了电脑智能控制,有效避免了演出过程中偶发的、不可预测的机械故障,让舞台操作变得更加稳定和可控。甚至在一些细节上也做到了无微不至的体验关怀,两个主扩音响重新确定了位置,确保在任意角度都能感受完美的音响效果。

  2015年,《长恨歌》第三幕增加了新的科技含量,贵妃“浴缸”下方增设花瓣状水幕效果,配以最新引进的香氛技术,让观众在听觉视觉和嗅觉上全方位体验了“春寒赐浴华清池”的美妙境界。

  2016年,在“七夕盟誓”与“仙宫相会”两段情节中采用了水雾技术,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增加了仙境的感觉,杨贵妃徐徐飘来,宛若神仙飞天穿越银河。

  科技塑形、人文立心的模式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避免偏颇于任何一个极端。对于一台旅游演艺来说,科技和人文都不可或缺,只有科技,是在炫耀奇技淫巧,只有人文,则未免无法支撑效果。所以,二者的相辅相成就是必然选择。

  《长恨歌》在科技和人文之间实现了很好的平衡,这种平衡体现在每一次科技手段的提升都是为了完美呈现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意境。在我前面对每年科技进步的罗列中,都会在科技手段的陈述之后,说明要达到的诗句意境。比如,特效水雾对应“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癜三四重”;比如火海技术对应“温泉水滑洗凝脂”、“玉楼宴罢醉和春”、“三千宠爱在一身”;再比如山体壁画投影技术对应“骊宫高处入青云”。这种科技为用、人文为体的结合路径正是科技塑形、人文立心模式的写照。

  3、创意引领、标准推动的运营模式

  就时间点来看,《长恨歌》在中国旅游演艺界并没有占得先机。之前有张艺谋导演团队打造的《印象•刘三姐》开启了中国大型实景演出的先河,同一时期,有河南郑州的《盛世炎黄》、新疆鄯善的《楼兰大迁徙》、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天骄•成吉思汗》等大型实景舞剧相继出现。可以说《长恨歌》是在实景演艺成熟期出现的,很多技术上和艺术上的东西都已经被别人验证过、创造过。但是,《长恨歌》却用短短十年成为了中国旅游演艺的佼佼者。在《长恨歌》的带动下,华清宫景区从2007年经营总收入不到8000万,跃升为2012年经营总收入25000多万元、2013年实现26000多万元、2014年突破3亿、2015年突破4亿,2016年直逼5个亿,成功实现了单一门票经济向综合性全产业链大景区的转型发展,并且成为了陕西省乃至全国单位面积产出值最高的景区。在这个过程中,《长恨歌》的演艺收入也一路高涨,2016年有望突破1.3亿元。

  那么,一部《长恨歌》盘活一个景区,到底凭借的是什么魔力?很简单:运营。

  运营是中国景区和旅游项目的弱项,所以,《长恨歌》凭借出色的运营能力在中国旅游界独占鳌头,其运营的秘诀就是创意引领、标准推动。

  创意引领在制作过程中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以创意连接历史与现实,以创意连接遗址文化与现代艺术,以创意连接历史时空、文学时空和舞台时空,以创意连接古代传奇和现代观众,以创意连接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以创意连接演艺生命更新的不同阶段,所有这些连接,都体现了创意引领的旅游产业方法论。

  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为了体现“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设计者们还在贵妃“浴缸”的左右两侧设置“爱的翅膀”。这样的细节创意发生在演艺更新阶段,体现的是在细节之处的创意引领原则。

  标准推动则更多体现在管理过程中,2013年,陕旅集团华清宫景区主持编制的以《长恨歌》演出管理为蓝本的《陕西省演出服务规范系列地方标准》在国内率先正式发布,2014年该标准又被国家标准化技术管理委员会列入国家标准修订计划。

  目前《长恨歌》已经有近百条5万字的各类标准。一个生动的细节足以展现标准化的魅力:《长恨歌》剧组可以用15分钟可以完成双场转换,并确保2500位观众的顺利退场和准点入席,如果演出过程中突降大雨,3到5分钟之内,观众会人人收到一件雨衣,完全不影响观看。

  正如著名旅游策划专家梅帅元所说:《长恨歌》的确是为中国实景演出后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支撑,在华清宫这样的场地里面藏了这么大的演出,在别的地方是看不出来的,这种状态是特别震惊的。作为实景演出的项目发起人,我向《长恨歌》致敬,《长恨歌》是一个最好的案例。实景演出是把最好的文化放在最美丽的山水之间去展现,形成交相辉映的状况,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天人合一”,人做一半天做一半。

  2014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2014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4〕67号),将《长恨歌》三项标准列入国家标准修订计划,2016年8月29日,三项国标正式发布,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举措意味着中国实景演出行业国家标准的空白将在《长恨歌》的示范效应下被填补。

  4、遗址娱乐化,娱乐全息化的活化模式

  华清宫虽然仅仅是几处形态单一的遗址,但是,却经历了周秦汉唐三千多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国五千年最重要的几个盛世时期。所以,朴素的遗址背后隐藏着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源。如果再往前追溯,华清宫甚至承载了六千年前的姜寨先民的文化记忆。

  然而,再丰富的历史也都化作烟云飘散,唯一可以触摸的就是华清宫的几处冰冷的遗址和一汪倒映着历史天空的池水。

  陕旅集团打造的《长恨歌》将千年之前的历史记忆重新还原成一台美轮美奂的演艺节目,实现了遗址的娱乐化创新。这样的创新将一个边缘化的景区拉回到了旅游产业的风口浪尖,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弄潮儿。

  遗址娱乐化,这件事情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因为观众是苛刻的,虽然每个人或者每一代人几乎都读过白居易的《长恨歌》,但是,每个人和每一代人都对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有着自己独特的想象。怎样才能完美还原出《长恨歌》中的历史场景和爱恨情仇?怎样才能做到让每一代人都认可和接受演艺中看到的李隆基和杨贵妃?

  创作者们采取了跨界混搭的手法,将各种不同的元素进行跨界混搭,并在审美上实现和谐统一。科技元素与艺术元素的跨界混搭,时尚元素与古典元素的跨界混搭,自然元素与舞台元素的跨界混搭……最为重要的是,这种跨界混搭并没有影响整体的意境呈现和主题呈现。

  以服装和道具为例,基本上每过几年都会有一次大的更新,这种更新正是为了适应观众的诉求变化。比如,2016年就新增加了很多手工刺绣的工艺,非常炫,非常时尚。再比如,2015年,舞台上的鹿头、狮子、镜子、盾牌、扁鼓等道具全部换新。

  在一些细节剧情上,也是精益求精,比如2014年就对最后一幕“天上人间会相见”进行了重新编排,加入了比翼鸟,加之鹊桥、天女等情景的配合,将整个《长恨歌》的意境进行了完美升华。

  所以,遗址娱乐化这件事情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需要带着一股非常认真严格的精神。

  在娱乐全息化方面,《长恨歌》也做得非常到位。所谓全息,就是视觉、听觉、嗅觉的全方位体验。视觉和听觉基本上每个演艺节目都能够做到,但是嗅觉就不是每个演艺节目都有。《长恨歌》在嗅觉方面有一点独到的设计,在体现“春寒赐浴华清池”的诗句意境时,就采用了香氛技术,让观众能够通过嗅觉感受贵妃沐浴的气息。

  正如著名旅游策划运营专家张小可所说,“创新、创意、创造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文化创意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本质特征。《长恨歌》改变了传统文化旅游景区以保护观光为主的经营模式,使传统景区从单纯文物古迹观赏旅游升级为历史文化体验式旅游,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提升了文物旅游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品牌价值,开创了一个将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成功结合的典范,成为发展遗产产业的成功案例。”

  5、贯通景脉,打通情脉,连接业脉,融汇域脉的“旅游+”模式

  贯通景脉体现在对山水自然元素、高科技元素和艺术元素的整合,《长恨歌》作为山水演艺的典范,充分地将山水自然元素凝聚成的自然景观、高科技元素凝聚成的科技奇观、艺术元素凝聚成的文化景观融为一体,让人叹为观止。

  打通情脉体现在将古人的爱情故事与今人的爱情价值观做了较好地匹配,实现了穿越千年的爱情共振。同时,在爱情故事里添加了时尚与古典兼备的装饰符号,让古典的爱情闪耀着时尚之光,拉近了《长恨歌》与时尚青年之间的距离。

  连接业脉体现在对衍生项目的开发上,除了门票收入,更积极拓展演艺为核心的多元业态的收入。《长恨歌》从诞生那一天起,对景区业态的带动效应就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了,据统计,2007年在《长恨歌》的带动下,华清池游客人数较上年增加23万人次,同比增长15.4%,这个比例远远超越了华清池游客多年来保持的5%-8%的自然增长率。从2011年开始,门票之外的收入越来越多,以2013年开始试运营的御汤酒店为例,其收入目前已经突破2000万元。整体来看,华清池2011年非门票收入897万元,2016年预计非门票收入达到5800万元,增长近6倍(546.6%)。业脉的连接并不仅仅体现在经营收入的多元化,也体现在品牌体系的丰富化,近年来,以《长恨歌》为龙头品牌,华清旅游品牌体系日益丰富,包括华清宫景区、《长恨歌》演艺、华清御汤、华清文创、华清管理五个子品牌。

  融汇域脉体现在对区域一体化经营的探索上,从2011年开始,历经3年多的磋商谈判,2014年8月6日,华清池与骊山实现了一体化经营,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意味着长期以来的割裂管理、分别规划、对立营销将成为历史。随后,于2015年8月20日成功运行“一票制”,并进行了资源整合、游线贯通、文化融合、品牌聚合等一系列努力,华清池与骊山完全捆绑在了一起,成为了真正同宗同源的好兄弟。华清池与骊山的牵手,也为未来全面实现“山-宫-城-河”架构、带动周边城镇化、形成全域旅游格局奠定了基础。

  6、立体化、体验化、泛娱乐化、精准化的营销模式

  在营销上,《长恨歌》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新模式,采用媒体宣传、定向营销、精准营销、活动促销、游戏营销等多管齐下的立体化宣传网络。

  在媒体宣传方面,借助央视媒体名牌栏目《星光大道》和《倾国倾城》进行宣传。还邀请中国高铁旅游媒体联盟的18家城市主流媒体代表走进华清池。

  在活动促销方面,利用传统节庆活动开展主题活动促销。同时还经常举办高端论坛、公益活动,树立了《长恨歌》的品牌形象。

  在游戏营销方面,2016年3月26日《长恨歌》开演之际,策划上线了一款新型手机游戏——“接贵妃”,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参与游戏互动,并赢取温泉套房或演出票。再以儿童节为例,景区会邀请小朋友们身着盛唐服装踢毽子、捉迷藏、跳皮筋、朗诵《长恨歌》。再以公益活动为例,2014年3月29日,举行了“千人徒步华清宫,走起抢看《长恨歌》”大型公益徒步活动。

  在定向营销方面,实施了“1358渠道战略”,与1000名导游人员、300个各级政府部门与大型企事业单位、50家大酒店、80个旅行社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1358渠道战略”之后,是“6116”市场营销策略。从“1358”向“6116”的转变,代表着《长恨歌》的市场营销重心从渠道转移到了品牌。

  “6116”市场营销策略主要体现在采用大数据营销、场景化匹配、社群化传播等手段。其具体内容包括——投资6000万元实施品牌营销,构建运营100个互联网营销平台;打造具有互联网基因的10类组合产品;运用6类互联网推广工具,精准化包装推广产品。重点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平台、30个智慧旅游项目。在社群营销方面经典案例是七夕节在华清宫景区官方微博发起的#华清宫网红七夕直播#活动,吸引力2.3万粉丝参与讨论。

  在泛娱乐营销方面,《长恨歌》也做的很出色。在电影《王朝的女人》首映之际,双方以共同的IP杨贵妃为纽带展开合作,共同推出了一个令人惊艳的联合营销活动。范冰冰的出场更是将活动引爆,让互联网上的舆论瞬间沸腾。范冰冰的出场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当时,《长恨歌》市场宣传的负责人曾经犹豫过,到底范冰冰这位时尚明星与《长恨歌》的品牌气质是否足够吻合?是否一定要请范冰冰来?虽然仅仅是一丝小小的犹豫,但是,这体现了《长恨歌》在品牌营销上的成熟和定力,而不是一听到明星就觉得要抢着套近乎,毕竟范冰冰的来头也是很大的,一般的企业对范冰冰的出场是绝对没有定力的,但是,《长恨歌》市场负责人用一丝小小的犹豫证明了《长恨歌》品牌价值的理性基础。当然,犹豫仅仅是犹豫,面对泛娱乐营销的大趋势,《长恨歌》还是为范冰冰敞开了大门,将这位大牌明星迎进了景区舞台。

  以上这段《长恨歌》与范冰冰的小故事,引出了一个问题——《长恨歌》的品牌价值到底分量有多重?

  实际上,《长恨歌》的品牌价值是多时空叠加之后形成的,历史时空里的帝妃之恋、白居易诗歌本身就是沉淀了一千多年的文化品牌,现实时空里的华清池和骊山又是一个天然存在的品牌,在前面两个时空基础上打造的《长恨歌》旅游演艺品牌则成为了所有元素的聚焦点和整合点。三个品牌的叠加形成了《长恨歌》的品牌铁三角。陕西省长娄勤俭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广《长恨歌》演艺模式……让中外游客在休闲娱乐中留下对陕西的美好记忆”。娄省长的所谓美好记忆一定就包括历史时空、现实时空和舞台时空,而这三个时空,在《长恨歌》中实现了三重叠加。由此可见,《长恨歌》的品牌分量在整个陕西省的旅游品牌中是举足轻重的。

  上面的理论分析或许仅仅是对品牌分量的理性描述,与理性描述对应的,还有动人的现实细节:2015年4月4号晚8:10,《长恨歌》的演出过程中突然降雨。5分钟之后,工作人员将雨衣发放给2500名观众,雨水继续下着,但是雨点的节奏无论怎样密集,都没有影响到观众对剧情的投入,更没有影响到演员们全身心的倾情演出,仿佛整个舞台时空穿越到了一千年前的旷世绝恋里,疯狂的雨水在时空交错中成为了整场演出的氛围营造者(而不是破坏者),或许,雨中的这场演出才是最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演出,因为那场雨水在演员和观众的记忆里,浸润着情深意切的缠绵意境,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在雨水的节奏里被升华了。

  在《长恨歌》十年的历史上,有过许许多多的荣誉(“首批创造未来文化遗产示范单位”“全国旅游演艺产品票房十强”“陕西服务名牌”“中华旅游文化杰出贡献奖”“中国最美的五大实景山水主题演出”……),只是,那场大雨中观众的默默坚持和演员的倾情付出或许才是对《长恨歌》十年最好的致敬。

  十年后,陕旅在丝绸之路上的三面旗

  2015年,陕旅集团开启了进军丝路的行程,董事长周冰说,“对于陕旅这样一个企业规模不大,但是还有一点理想的企业来讲,发展丝路旅游,从开始我们就要选择比较高的定位,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做工作,但是我们的目标不能选小,我们的道路不能选窄。”

  针对未来陕旅集团如何进军丝绸之路,周冰提出了“三面旗”的理论:

  1、高举“文化”的旗帜

  周冰认为,随着中国的经济体量迅速扩大,随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走出国门,中国人的文化形象与经济形象产生了强烈反差。经济上是巨无霸,文化上却没有站住脚。所以国家提出了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文化走出去就是要告诉跟我们利益相关的外国朋友,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友善的,是愿意跟大家和平共处,共同进步的。从陕旅集团角度来看,就是要借助旅游项目的开发,借助旅游项目的运营,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2、高举“慈爱”的旗帜

  周冰认为,“慈爱”是国际通用语言,我们到哪里都要做善事、做好事,我们一直也是这样做的。刚到延安做项目那一年,关中的萝卜卖不动,我就让我们延安公司的同志从关中买了几吨萝卜,运到延发安给市民。当时延安的一位领导还跟我说,陕北人不大吃萝卜。可是,我们给市民发萝卜效果很好,一下子把陕旅推到了延安人的眼前。而且这件事,我们两头在帮助人,既帮助菜农过了难关,也给延安人民献了爱心;2013年,延安水灾的时候,我们又率先捐赠100万现金,还有几个景区的门票和《长恨歌》当天的演出门票也都捐给延安了,我们既献了爱心,也通过各景点的活动宣传了陕旅这一种大爱和责任感。奉献爱心的同时也达到了我们企业需要的效果,这就是国企责任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最好统一。

  3、高举“欢乐”的旗帜

  周冰认为,所谓旅游,通俗的话就是吃饱了出来转,如果吃饱了出来转你不欢乐,你成天体验痛苦你会去旅游吗?我们要营造欢乐的氛围,我们要树立为游客带来欢乐的目标。我们在现有项目的提升过程中,新项目的拓展过程中,处处都要想这个地方我能不能给游客带来欢乐。

  周冰提出的三面旗理论并不是一种偶然,从陕旅的发展轨迹来看,从《长恨歌》的十年发展历程来看,周冰的三面旗理论是基于对陕旅发展命运的深刻理解,基于对《长恨歌》文化精髓的深邃思考。

  我们期待着《长恨歌》在丝绸之路战略落地过程中,成为西安在丝绸之路上最闪耀的名片,因为爱情的故事是不分阶层的,文化的力量是没有国界的,盛世唐朝的绝唱也是丝绸之路的绝唱。(竹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