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杂谈

如何对待那些不同的声音?

原标题:如何对待那些不同的声音?

  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整个上学期间,记不清与多少同学就某一问题发生过争论,甚至上升到争执。

  大学期间,当时恰逢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我和同寝室的另一个同学下意识地觉得,这是国家出于“战略考虑”,目的是为了避免经济重心过度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因为一旦发生战争,东部沿海地区极易遭到攻击。而另外一个学习经济学的同学则告诉我们,“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出台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因为通过开发广大西部地区,不仅可以解决当地发展落后的问题,也可以为中国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

  我从小对时政话题非常感兴趣,但对经济问题则不太了解,所以我当时坚定地认为,我自己的看法是对的。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经济问题的了解也多了很多。现在回过头看,应该说,一般人都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当时国家出台“西部大开发”政策,主要出发点应该是“经济的”,而非“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过我这样的经历?曾经在某个时刻,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得出了一个自己坚信不疑但实际上并不太靠谱的结论。

  最近一两年,因为在业余时间写公众号的原因,我常常会遇到很多不同的观点。有些观点,即便是以我的认知水平,也一眼看得出有问题。但也有些观点,判断起来要更复杂一些。

  我也曾经尝试去说服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但发觉这样做很困难。比如,我在有关电影《无问西东》的评论中表达了对西南联大时期那些大师们的怀念,就有人在评论区留言指责我是为那个时代招魂,并且臆断我要诋毁新中国。我在留言区几个来回跟他说下来,感觉非常累,也非常沮丧。我们彼此既无法说服对方,也无法达成有任何意义的共识。

  最近一段时间,当遇到不同的观点时,我开始慢慢不再纠缠于对错,也不再试图去说服别人,而更加看中表达本身的价值。遇到不同的观点,我更愿意试图去理解对方观点背后体现的视角、证据、逻辑、利益和价值观/情感偏好。

  我估计很多人在线上和线下都曾碰到过“观点怪异”的人,可能也曾与这些人有过温和或激烈的交锋,但很可能会因此疲惫不堪,最后只能用“不要跟讲道理”来安慰自己。

  我后来也发现,在一个人的观点背后,往往存在着几个比较关键的因素:论据、逻辑、利益、价值观/情感偏好。

  有些人的观点之所以是错的,是因为他/她的论据错了,有些则是因为逻辑能力不够。此类谬误,基本上不太值得一驳。

  还有一些人的观点很雷人,则主要是因为“决定脑袋”,因为有切身利益牵涉其中,就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理性。

  至于价值观/情感偏好,则更加关键。这些东西往往没有对错,只是因为每个人信仰的东西不同,进而形成了不同的“三观”,进而导致大家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价值观不同所造成的分歧,几乎难以弥和,而且双方都容易动感情、上情绪。比方说,当美国人争论变性人应该使用男厕所还是女厕所的时候,对立双方就很难达成共识,而且彼此都会激烈地捍卫自己认定的价值观,甚至不惜上街。

  我记得在前面的公众号文章中曾经写过,任何一种观点,都是当事人在特定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基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推理能力,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情感偏好得出的结论。每个人掌握的信息不同,认知水平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千差万别,更重要的是大家的“三观”是在长期的人生经验中形成和固化下来的,因此要争个你对我错、你高我低,是非常困难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到现在,我更主张观点在于表达,在于交流,而不在于争论,理解不同观点可能比试图说服持不同观点的人更有意义。

  过去近两年,我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尤其感受到了不同观点的价值。我深信,一定要允许不同的观点存在,否则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国家都有可能出问题。

  我记得,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前,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曾经举行过一次选举,萨达姆得票率接近百分之百。后来,我在埃及工作的时候,也经历过埃及的选举,穆巴拉克同样也以高票当选。

  在我们这些外人看来,这种千篇一律唱赞歌的局面有些可笑。在后来的短短几年中,在美国入侵下,萨达姆政权倒台,其本人也被送上了绞刑架。而穆巴拉克则在席卷西亚北非的动荡中黯然下台,并受到审判。

  对于萨达姆和穆巴拉克来说,在长期的执政经历中,被一大群只会唱赞歌的属下所包围,最终脱离了群众、脱离了现实,把自己和国家都置于危险境地。

  同时,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如果被认为是不能批评、不可置疑的,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听不到批评,不是因为我们是圣贤、永不犯错,更有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别人创造讲真话的氛围和条件。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认为,有不同声音存在是不团结的表现,也是软弱的表现,但事实并非如此。正如上文所言,不同的声音,恰恰可以让我们避免犯错误,而对不同声音的包容,更可能是自信和强大的表现。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对上应该坚持原则、坚持真理。说不说是我在我,听不听在你。长期以来,我对于各种解释系专家、学者一直没有好感,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类人没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见风使舵,对上投其所好,本质上是缺乏专业性和没有担当的表现。

  今天的中国,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大家有目共睹。我特别希望,我们有自信、有度量去看待不同的声音,这不仅不会让我们显得软弱,反而会让我们显得更强大、更自信,更少犯错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