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魅力  特产

昭通: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百年昭通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李国柱、刘平楷、罗炳辉等先烈为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初心不改。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经昭通,中央局在此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中国由此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习总指出,“‘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走向胜利新阶段”,作为胜利之城,威信在中国党百年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曾经的昭通是贫困的代名词。全市2.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山大谷深,沟壑纵横,96.3%的地域是石漠化严重的山区。长期以来,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山川秀美与生态脆弱“五个并存”是昭通最大的现实写照。

  截至2014年底,昭通全市11个县(市、区)中就有国家级贫困县10个,其中深度贫困县7个,贫困村1235个,深度贫困村691个,贫困人口高达184.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4.55%,超过全省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成为全国、全省脱贫攻坚战场上“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昭通的贫困牵动着习总的心,2015年1月19日,习总怀着对鲁甸地震灾区和贫困地区人民的深切牵挂,新年首次离京考察就到昭通,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抓好脱贫攻坚,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5年多以来,昭通全市上下始终牢记习总的殷殷嘱托,感恩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脱贫攻坚作为昭通最大的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历史挑战。以“敢打善拼、坚韧求成、再硬的骨头也要嚼碎”的精神,在千里乌蒙山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大决战,奋力跑出了争先进位、赶超跨越的时代华章。

  5月28日,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昭通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昭通市委郭大进用“6个关键词”概括了昭通百年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取得的历史性、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成就。

  第一个关键词,“全面胜利”:即夺取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郭大进说,这里我用“四组数据”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一组数据:433.28亿元财政扶贫资金;190.71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资金;41.9亿元农危改资金;61.41亿元扶贫信贷资金;64.12亿元捐赠帮扶资金。这是2015年以来昭通全市脱贫攻坚资金投入,这些真金白银的背后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是各级各方的线名驻村督导员;59名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正是这些把最美年华无私奉献给脱贫事业的干部职工,汇聚起了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磅礴力量。第三组数据:新建和改造55.89万户农村住房;巩固提升215.4万人饮水安全;1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硬化1.86万公里农村公路;建成1.05万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郭大进说,这些数据充分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许多贫困群众深情地说:只有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感谢中国党。第四组数据:185.07万贫困人口脱贫;10个贫困县摘帽;35.47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一步跨越进城镇;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昭通市委等7个集体“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10名个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省委、省政府对昭通市144个“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176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郭大进深情地说,这组数据是前面三组数据叠加的结果,是全国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一分子,是我们为减贫事业作出的昭通贡献。

  第二个关键词,“决定性成就”: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期间,昭通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推动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呈现“总量跨越、质效提升”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个翻一番”、“三个破千亿”。“两个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提前实现。“三个破千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人民币余额三项指标突破千亿元大关。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事业取得显著成效,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九大攻坚行动强力推进,小水电站全部拆除,5年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2100亿元,教育、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进步。

  第三个关键词,“历史性跨越”:即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十三五”期间,昭通掀起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累计完成投资3560亿元,建成了一批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项目。“十三五”规划建设的12条高速公路全部落地建设。公路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可以概括为“16821”:“16”就是综合交通投入1658亿元;“8”就是建成高速公路近800公里,跃居全省前列,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2”就是硬化了近2万公里农村公路;“1”就是建设了1万公里农村公路安防设施。同时,成贵高铁建成通车、渝昆高铁开工建设,昭通机场开通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1条航线,水富港中嘴作业区开港试运行;白鹤滩水电站5万余名移民群众全部搬入新家园,首台机组将于7月1日发电;水利、通信设施建设实现大幅度提升。随着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许多老百姓都说:路通了,心里面不堵了。

  第四个关键词,“特色化发展”:即特色产业培育建设取得特色化发展。昭通全力推进“三张牌”昭通版本打造。高原特色农业蓬勃发展,苹果、竹子等农特优势产业综合产值年均增长15.4%、达702亿元,较2015年翻一番;创成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1个、特色县3个。工业发展新引擎加速形成:70万吨绿色铝项目一期保持满负荷生产,二期一段通电投产,80万吨有机硅项目落地建设,电烟煤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达802亿元。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一部手机游云南”昭通板块不断完善,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6%;电商网络交易额突破127亿元,是2015年的7.6倍;更多金融机构在昭通设立分支机构,企业上市实现了“零”的突破。

  第五个关键词,“突破性进展”:即新型城镇化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昭通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增至76.3万人,建成区面积达57.5平方公里,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一城三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绥江、镇雄、鲁甸3个县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水富、绥江、威信3个县(市)创建为省级“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集镇建设稳步推进,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中7个县(市)获得省级表彰奖励,同时我们还正在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

  第六个关键词,“整体性加强”:即党的建设实现整体性加强。昭通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总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视察昭通重要指示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围绕强组织、抓队伍、转作风、促落实,全市11919个基层党组织全部实现党建网格化管理,11624个党支部全部创建达标;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拔处级和科级干部比重提高到71.3%,正风肃纪持续加强,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初夏时节,赤水河流域(云南段)山清水秀、绿意盎然。地处赤水河源头的昭通市,扛牢源头责任和责任,深入实施“九大攻坚行动”,全面落实截污、治水、固土、增绿、搬迁、转型、共生、协同“八个关键词”要求,推动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实现流域干支流全面恢复自然流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出省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被誉为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和英雄河。为保护好赤水河一江清水、两岸青山,昭通市在“拉网式”排查、精准锁定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制定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保护实施方案,以镇雄、威信17个乡镇为重点,全面实施小水电站拆除清退整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补短板、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等“九大攻坚行动”,所有干支流建立起网格化、全覆盖的治理修复责任体系。

  保护水环境,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昭通市统筹推进流域范围内县、乡、村“两污”设施建设,流域内乡镇、村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威信县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已投用,扎西镇长地村垃圾堆放场整改工程已完工,已建成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镇雄县污水处理厂一期改造已完成,赤水源集镇污水处理项目即将完工,覆盖11个乡镇的15个垃圾热解项目已完工12个。

  同时,全面拆除流域17座小水电站,并申报2个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项目用于电站拆除后的生态修复。历史遗留的660万吨硫磺矿渣整治任务已完成390万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已完成81个、修复面积2090亩,今年将投入2000万元对流域废弃矿山开展生态修复2000亩以上。全市在流域内建成以竹产业基地为主的经济林果39.67万亩,镇雄、威信两县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0.7%和50.1%。

  当前,昭通市深入实施全流域全面禁渔、“两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六大行动”,努力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动实践的样板典型。

  5年来,昭通市全力推进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和“互联互通”,着力破解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四大难题”,规划建设的12条高速公路落地建设,除永善县外的10个县(市、区)均通高速公路,全市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

  5年来,昭通市聚焦建设滇川黔渝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目标,有效打破了长期制约昭通发展的最大瓶颈,全市综合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658亿元,建成高速公路近800公里,硬化农村公路2万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1万公里。

  昭通要发展,交通要先行。近年来,昭通市坚定不移实施“交通先行”战略,以高速公路为引领的综合交通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面对地形复杂、人才缺乏、财力不足等诸多困难,昭通市打出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创新驱动、人才支撑、资源整合、科学执行“组合拳”,着力破解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四大难题”,建立全国第一个高速公路地方标准,全面打响综合交通建设逆袭战。

  昭通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交通先行战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建设,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对昭通综合交通规划问诊把脉,争取省级层面将11个高速公路项目纳入“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建设盘子。“十三五”以来,累计争取部、省支持综合交通项目2280个,补助资金265.2亿元。

  为加快项目建设,昭通市将规划建设的12条高速公路分为7大类别,实行“一路一方案”,高标准推进项目实施。引进40余名高端投融资人才组建专业化投融资团队,培养80余名副高以上工程师,为全市交通建设提供人才智库支撑。

  “十四五”时期,昭通市围绕建成滇川黔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初步规划了2460亿元的重大项目,将重点抓好1600公里高速公路、金沙江黄金水运通道、县县通高铁、农村公路、交通物流体系5个方面的建设,力争“十四五”完成投资2100亿元。

  省委、省政府昭通现场办公会赋予昭通努力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三个定位”,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滇东北开发开放、人力资源开发“四篇文章”。紧扣“三个定位”、“四篇文章”目标定位和要求,昭通提出着力在建设美丽宜居大乡村、构建优势特色大产业、构建综合交通大枢纽、建设省际区域大城市、筑牢生态安全大屏障、构筑党建引领大格局“六个大”上下功夫,续写昭通新时代长征路上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精彩篇章。

  一是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美丽宜居“大乡村”。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压倒性位置,深入落实“一平台三机制”部署,聚焦易地搬迁、产业覆盖、培训就业重点领域和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人口等重点群体,持续跟踪“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情况,健全落实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力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30个、精品示范村300个、美丽村庄3000个,努力把昭通打造成脱贫致富示范区。

  二是聚焦“三张牌”新动能,构建优势特色“大产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决策部署,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特色产业、绿色能源及制造业、现代服务业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抓好6大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昭通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大70万吨绿色铝、80万吨有机硅循环经济项目下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巩固提升烟草、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推动旅游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努力把昭通建设成为生态观光旅游区、康养休闲度假区、红色文化体验地。

  三是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构建综合交通“大枢纽”。“十四五”期间,昭通力争再新建会巧、鲁巧等11条高速公路,确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600公里,实现每个县(市、区)通2条以上高速公路;加快渝昆高铁、叙毕铁路建设,启动攀昭毕、昭六、宜西攀铁路建设,力争县县通高铁;建成昭通新机场;完善金沙江水路运输网络;新增库容2亿立方米以上,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

  四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省际区域“大城市”。紧扣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迈入大城市行列的目标,加快鲁甸撤县设区、昭鲁一体化和大关县城避险搬迁进程,推进昭阳城区、鲁甸片区、靖安新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确保今年内所有县(市、区)达到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力争2023年“美丽县城”创建达标全覆盖、中心城市和绥江县城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到2025年有2至3个县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其余县城达到省级文明城市标准,城镇化率到2025年提升至50%以上。

  五是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大屏障”。坚决打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攻坚战,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全面强化河长制,严格执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努力把昭通打造成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

  六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构筑党建引领“大格局”。把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高标准建设一批基层党建示范点,精心打造镇彝威老区、沿金沙江、沿南丝绸之路“三条党建长廊”。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持续巩固发展良好的生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