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生活  楼市

“中特估”可能创造大牛市但终逃不过 A 股泡沫化的宿命

  中特估 ,全称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首先是去年 11 月,由易主席在金融街论坛中提出,虽然这几个月主题不断深化,但其核心从名字就可以看到,

  一般行情都是估值提升和业绩增长同时(或先后)进行 戴维斯双击 ,有业绩或者有订单后,市场自然会有相应的逻辑解释,让投资者相信增长的可持续,或者商业模式的改善,从而接受更高的估值——而靠几个文件,和领导的喊话,动动嘴皮子拔估值的行情,很少。

  这是因为,估值是市场的共识,是千千万万的投资者用钱 投票 的结果,共识一旦形成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打破,需要强大的 证据 和复杂的影响过程。

  这应该是当时市场的普遍看法,把 中特估 当成题材,公募基金持股数据也显示,偏股型主动基金对国央企的增持,从去年三季度就开始了(主要是军工和地产),去年四季度反而是下降的,特别是地方国企,行情明显是游资主导,公募减仓。

  src=但实际上,中特估行情并非昙花一现,易主席喊话后的半年里,中特估相关板块稳步上涨,跑赢大部分行业。

  我在《为什么说 筹码结构 决定上涨力度?》一文中,分析了一轮上涨行情的不同参与者,分为价值发现者、价值接受者和趋势交易者三类,并认为行情由 价值发现者 发动, 价值接受者 推动,并由 趋势交易者 最终推升至泡沫的程度。

  A 股一向有 炒股要听党的话,戴花要戴大红花 的传统,像证监会、发改委甚至宣传口有相关的表述时,股民都要考虑是不是官方的导向。如果持续出现这样的信号,部分对信号比较敏感的投资者,就成为率先买入的 价值发现者 ,对相关方向进行尝试性的撬动,以试探市场的反应。

  当然,有这样 觉悟 的投资者比例并不高,买的人也是半信半疑,随时准备走人,毕竟并不是业绩爆发或业务变化。

  此时,如果有估值确实比较低,逻辑比较通畅、产业趋势又不是下行期的行业,再加上筹码结构又比较好,这样的板块比较容易发动行情。

  所以在第一阶段, 中特估 自身的逻辑并不强,甚至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板块,而是借助与其他板块的 亲戚关系 启动,实际上是由三大板块组成:

  而这三条线,又有一个共同的大背景,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后,资金对高股息资产的追逐——这就有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味道,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诞生,中特估一开始还是需要在 西方估值体系 中诞生。

  从风格轮动的角度,这三大板块处于一个大的 价值风格回归 的背景之下:2019-2021 三年,大盘成长(涨幅 143%)大大跑赢大盘价值(涨幅 19.5%),这个偏离值从 2022 年开始收敛,从去年提出 中特估 的 11 月至今加速收敛,期间大盘成长指数涨幅 6.9%,而大盘价值指数涨幅高达 26%,但相对于那三年的偏离,还远远没有达到平衡的位置。

  src=A 股大部分资金都更习惯于行情右侧介入,平时看好但只放进自选,等放量启动了再买,即为 价值接受者 。

  两类投资者的合力,就是中特估行情的第一阶段,从去年 11 月到现在,这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中国移动的总市值超过贵州茅台。

  理论上说,总市值谁大谁小,没有意义,而且中国移动的流动市值仅占总市值的 3.5%,相当于加了 30 倍的杠杆,股价容易被短期资金撬动。

  但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价格不但是结果,也是一个信号,中国移动市值如果维持几个月,就会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接受这个估值体系,这也是拔估值行情必须经历的标志性阶段——很多人都以为茅台一直是 A 股一哥,实际上,茅台的总市值超过工商银行,也就是 2020 年才发生的事。

  二季度末的基金持仓显示,增持中游周期央企至 10.21%,环比增加 2.24%,主要是医药、通信、建筑行业央企,但减持中游制造和大金融央企至 12.50%,环比下降 3.66%。

  src=但上面只分析了买盘,没有分析卖盘,拔估值之所以很难,因为一个人对一家公司的估值是有容忍度的,一旦超过了上限,就会卖出。

  特别是中特估标的的原持有者,基本上是因为低估和高股息而持有,对估值的容忍度更低,自然天花板也比较低,在上涨的过程中一路卖出,到股息率降到基本没有什么优势时,再加上 TMT 行情的 抽血 ,行情阶段性受阻,就是前期发生的盘面。

  一般的行情,发展到这个阶段就结束了,但中特估行情有源源不断的事件驱动,部分行业的产业趋势还在进行,部分行情的估值修复也没有完全兑现,大概率还将延续。

  持股者 是潜在的做空力量,区别只在于现在卖出还是未来卖出;所有的 持币关注者 ,都是潜在的做多力量,区别只在于现在买入还是未来买入。

  src=由于 A 股没有做空机制,导致只有 持股者 的判断才决定股价何时见顶,第一阶段股价见顶,正是因为这一类投资者对估值的容忍度较低,而这些对估值容忍度低的投资者,一旦把股票卖了,就失去了对股价的影响力,相当于把相关公司的筹码结构 洗 成了相信中特估的投资者,而后者对估值的容忍度更高。

  当然,能容忍较大涨幅的投资者,通常也需要更有说服力的逻辑去持股,而这些逻辑能否吸引更多的人相信,就成为行情发展的关键。

  第一、国有企业承担着大部分国计民生和社会服务的责任,影响了利润,在中美竞争、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重要性有所提升,理应获得相应的估值溢价。

  第二、国资委启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价值创造行动,提出了财务指标方面的目标,特别是 ROE 的不足,意味着经营的确定性可能上升,远期现金流提升市值空间,提升估值。

  第三、国有上市公司大量资本运作,尤其是股权激励,对于国企的经营业绩可能在短期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是对近期市场风险偏好的支持。

  第四、中国经济增速进入长期下降通道,投资者对股息率的偏好促进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有利于本来就有较高分红意愿和能力的国央企。

  这四个逻辑针对的投资者,各不相同,第一、二个逻辑属于 经营确定性提升 的逻辑,对于大公募的底仓配置,接受度较高;其中第二个经营目标的提升,在某些行业,还会提升成长期,符合不少基金经理白马重仓股配置的标准。

  对于 AI 行情,大公募的参与度可能比较有限,可总要有一些对热门板块的配置仓位,那么对中特估的参与就成了更有可能的选择。

  第三个逻辑对事件驱动风格投资和主题投资者有吸引力,它们的参与会引起换手率的增高,引发散户的参与热情。

  第四个逻辑属于长期风格性因素,有可能被更广泛的投资者接受,改变市场风格偏好(就像过去更偏好成长一样),成为行情的长期驱动力。

  这一阶段,上有估值顶,下有新资金认同新逻辑,股价向即时压力最小的方向运行,出现两种交替的走势:

  走势 1:市场如果出现类似 AI 这样强大的题材,或者新能源这一类业绩兑现能力超强的板块,中特估中的资金会流失,股价向下沉

  但由于 中特估 本身属于无法证伪的观点与信仰,支持行情的不是 正确与否 ,而是有多少人相信,这种情况下,没有做空力量,市场就会不断演绎出新的逻辑去支持行情的发展,最终大概率要向上突破。

  第二阶段主要是公募与游资之间的 你弃我取,你拉我砸 的博弈,在前两个阶段中,市场都是基于估值逻辑进行博弈,上市公司业务层面并没有大范围的变化,业绩提升也有限,是以 拔估值 为主的行情。

  而最终打破平衡的,只能由上市公司,即这些国央企的基本面,这就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力量——反身性。

  有一个关于国央企调研的数据,过去五年,民营企业平均每年被调研 2.86 次,远高于央企的 1.97 次和地方国企的 1.81 次。

  src=调研是行情的前瞻指标,经常调研的投资者都有感觉,国企相比民企更难调研到有效信息,一是出来沟通的人层级低,二是说话受限制,三是部分国企根本就不想接受机构调研。

  调研背后的原因是,国央企的资本运作的能力弱于一般民企,对资本市场相对陌生,前期很多卖方到企业调研,提到 中特估 ,对方都是一脸懵逼。

  但随着估值的上升,部分高层手中的股票更值钱,投资者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多的机构调研,反向,上市公司高管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很快会适应资本市场的 特殊玩法 。

  更重要的是,不同行业的民企之间往往没有什么可比性,但国企不同,有级别,有上级主管部门,有共同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甚至有些是一个股东旗下的上市公司,天生就是比来比去,只不过以前股价不是主要比较项。

  一旦主管部门重视股价管理,股价上涨者被上级认可表扬,股价落后者自然有压力也有动力把股价做上去,而国央企提业绩、提估值的方法,只要认真起来,显然比民企多得多。

  股价影响基本面,基本面再反过来影响股价,上涨本身是一个强大的工具,让原本对中特估有怀疑的人,开始相信并接受新的估值体系,同时按照这一套逻辑,去挖掘更底部的 中特估 标的,就是行情的扩散阶段。

  src=这个阶段,中特估 真正成为 中特估 ,一切无法解释的上涨,都可以冠以 中国特色 的名义而显得有理有据,一切怀疑 中特估 的言论将会被视为西方利益代言。

  4、作为国央企最多的港股,出现标志性的私有化回 A 股重新上市后暴涨的事件,引发资金全面南下,国央企集体上涨

  8、最后等蔓延到银行股时,上证指数开始连续猛拉阳线,由于上证指数是对非股民唯一有影响力的指数,又会推动场外资金大规模入场,创造一波级别可大可小的牛市……

  打住打住,前面说的都是利好情况,实际上,只要涨多了,自然会遇到种种各样的利空,会遇到 AI 这种超级板块的抽血效应,会受宏观经济震荡的影响,会遇到央企重组失败或龙头业绩爆雷的黑天鹅,会出现大股东减持、证监会临时停牌,影响板块情绪,甚至行情过热,还会有高层出来泼冷水……

  形形色色的 利空 ,既是行情的冷静剂,也是积蓄力量的必要过程,毕竟要影响广大投资者的估值体系,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

  加上大部分标的总体上的空间也不会像 AI 行情那么大,过程肯定是一波三折,行情最终可能持续一两年以上,以一浪一浪走趋势的形态出现,底部和高点逐步抬高,最终一波主升浪加速完成行情。

  相对而言,这种趋势也是有利于散户去把握的,只要注意不要被接最后一棒就行了,那就真是 韭之大者,为国接盘 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