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生活  男女

阴盛阳衰:中小学教师队伍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又是一年开学季,各地学校也迎来了一批新上岗的教师,本应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可弄得各位校长是一脸的愁楚,不仅哀叹“又是一批娘子军”。很多学校甚至是清一色的“娘子军”。这也是近日在网上,讨论比较激烈的热门话题,为什么男老师越来越少?真的是男生都不愿意去中小学当老师吗?

  根据统计,中小学老师中,女性比例占到70%以上,在一些村级小学,十来个老师,除了校长全部都是女性。这说明中小学老师中男女比例失横的现象已经比较严重,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这从这些年招聘老师的比例中也能反映出来,有时,新入职的老师中,13个老师,仅有一名男老师,有时,招聘的11个老师中,一个男性都没有。

  成都市、贵阳市的一些小学,男女教师之比为1:9;长春市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男女比例约3:7……尽管教师日益成为社会受尊重和被羡慕的职业,但部分地方基层城乡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仍凸显。

  前段时间,几幅河南省某地中小学教师招录体检现场的照片引发网友的热议,从照片上来看,几乎清一色全是女生,在众多的女生中,只有一名男生,确实是万花丛中一点绿,特别引人注目。

  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从师范学校毕业的,而上师范的男生本来就少,所以分到学校后男老师的人数也要比女老师少很多。此外,出现男老师荒是有很多原因的。

  一般认为有这几个因素,工资低、地位低、社会婚念观、事情太过简单等等。这些因素定然是会吓阻一部分人的。男生一般在年纪还小的时候都会有春秋大梦,希望长大后能建功立业。所以对未来是有要求的,对自身也有比较高的要求。

  第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工资相比某些职业不算高。所以男老师就因为这个现实的原因不想从事教学行业了。他们在成家后要担负起生活重担,但工资相比某些高薪职业就低太多了,所以他们在师范毕业后就会选择进入企业上班,只要好好干,拿到的工资有可能是当老师的一两倍。

  而且教师社会地位太低!虽然工作稳定,但一般女孩看不上,女孩的母亲觉得没面子,找个像样的妻子很困难!教师待遇太低!现在大多数女子嫁人,丈母娘常常狮子大开口,不仅要房要车,彩礼钱也不少,一个教书匠一辈子也赚不回。教高中还好,特别是物理、化学、数学、英语,因为这些课程寒暑假补习的学生比较多,其他课程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第二个原因是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现在男生想结婚就必须有一套婚房,可是房价那么高,就凭教师的收入是买不起的。所以在这种压力下,家庭条件不好的男生即使可以去学校当老师,但他们也会选择去北上广工作。这些大城市的薪资待遇都比较高,虽然辛苦一点,但回报也是不小的,所以成绩优秀的男生到最后都会到大城市的企业上班或者是自己开创事业。

  ——来源少。“来应聘教师的报名者里,男性就比女性少得多。”黄远来说。记者发现,这样的失衡可以追溯到教育培养阶段。据四川师范大学统计数据,该校近三届本科师范毕业生中,女生占比超七成,2020届本科师范毕业生男女比例为22:78;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至2020年毕业学生中,男生占比始终保持在24%左右。

  ——收入有限。在湖南,一位中小学男教师告诉记者,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聘成为特岗教师后,月工资加上绩效工资、补贴等,一年收入不超过5万元,“一个人吃饱倒是没问题,但想要存钱买房安家真的困难。”

  多地教育局负责人坦言,部分地方中小学青年男教师收入渠道有限,现实收入水平与社会普遍对男性承担家庭经济责任的期待不符。

  ——留不住人。采访中,贵州一名乡村学校校长将中小学老师称为“一眼望到头”的职业,在他看来,职称晋升慢、进步空间小等因素影响了男性进入中小学教师行业。四川省规定,省一级示范高中副高级岗位占比不高于40%,而小学副高级岗位占比却仅为不高于15%。

  由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导致部分地方基层中小学本就稀缺的男老师持续“外流”。“有的考公务员到乡镇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去了;有的辞职从事别的行业了;还有的被政府部门借调后,就不回来了……”贵州毕节一位乡村学校校长告诉记者,大部分男教师会想尽办法将学校作为过渡跳板,谋求更有“前途”的岗位。

  教师工作如温水煮青蛙,不温不火,男子志在四方,需要具挑战性的工作!一辈子孩子王是没志气的表现,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哪个男子自己甘拜下风,成为朋友们的笑柄?

  女子则不同!谁也不指望女子光大门楣,出人头地!女子只需安安全全地生活,稳稳当当地工作,在家能相夫教子,在外能安安静静做事,有一份职业,有一份充实,这样的女教师常常是中等收入男白领的最佳追求者,所以女老师大多嫁得好。

  中小学教师工资低,与社会接触面少,男生作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成员,囊中羞涩,钱挣得少,与社会行业比,又沒有地位。对于女生来说,教师工作较稳定,又有假期,说白了就是高级保姆,找对象时男生也较喜欢。

  我们都知道,教师招聘工作一般要经历网上申报、资格审查、考试、体检、签约等程序。体检就是考试合格了,只待体检合格便可签约上岗,而这些”准老师“中,只有一名男生,这种”阴盛阳衰“的现象引发了很多网友的担忧。

  中小学老师比例失调的问题引发关注,为何现在的男生鲜有选择当中小学老师呢?除了工资待遇之外,还有很多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江西每年都会招收五年定向师范生,目前来看,录取分数并不高,而且签订就业合同,毕业之后分配到乡镇小学任教,现在这种包分配的学校可是不多了,应该说性价比还是很高的。但是每年报考的学生中十有都是女生,男生寥寥无几。为了平衡男女比例,男生的录取分数比女生低几十分,就算是这样,报考者仍然很少。

  曾有人问一些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的男生,重点高中很难考上,为何不考虑定向师范呢?得到的很多回答是:乡村老师工作没有挑战性,职业前景不好,基本上从参加工作就能看到退休的样子。教师发展前景不广阔,不像别的职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从教育部了解到,近年来,针对当前中小学阶段教师男女比例不均衡的现状,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积极探索招收和培养更多男教师的措施。但相关问题在部分地方仍然存在。

  据成都市教育局统计数据:2019年在该市专任教师中,普通小学男教师占比不足三成;初中男教师占比不足四成。成都市城区一所小学全校只有8名男教师,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0%。

  在长春,截至2019年9月,该市专任教师中小学男教师仅占22.7%;初中男教师占28.6%;高中专任教师中男教师占32.6%。

  据教育部今年6月发布的各级各类学校女教师、女教职工数,初中阶段教育和普通小学两分类中,女性专任教师人数都明显高于男教师。

  贵州省贵阳市一所小学男女教师比例约为1:9。该校校长告诉记者,男教师“荒”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基层城乡中小学更突出。

  不久前,湖南岳阳市平江县招聘教师,最后获聘的800余人中男性不足五分之一。在四川巴中市通江县、吉林白城市通榆县,近年新招教师中男老师占比均不足25%。农村的情况则更不乐观。

  “男女老师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角色就相当于家庭中的父亲母亲,缺一不可。”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善槐认为,少年儿童在成长期中过度缺乏与同性别教师互动,将对其性别意识、性格思维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与多名受访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均认为,在对中小学生勇敢刚毅等个性品质、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积极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男老师的作用难以替代,保持男女教师比例基本平衡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男老师“荒”也给教育教学管理造成困难。平江县桂花学校校长黄远来告诉记者,因为缺男老师,学校组织一些需要人力物力的大型活动困难重重,经常会出现多所学校相互“拆借”男老师的情况。“学校办运动会,我们就要从其他学校‘借’教练、裁判,还要动员一些男家长来当志愿者,否则体力活很难办。”

  另外,贵州、成都等地多所中小学校长告诉记者,由于绝大多数教师是女性,确实会在碰上生育高峰期时,出现季节性教师短缺问题,家长意见很大。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提高老师的待遇。作为一名男教师,要上养老下养小,老师的工资根本就不够这些开支。导致男老师生活都非常的拮据,所以很多男生都不愿从事教师行业,假期多对男教师的影响力还不很够!

  其次,学校的许多繁琐的事,对于男教师来说,是一种折磨,或者是说这些婆婆妈妈的事,确实不太受男教师的欢迎,很难勾起男教师从教的,自然不会吸引男教师的从教。

  最后,男教师的职业前景都非常的渺茫,对男教师的职业没有什么盼头,而且学校是一个讲资历的地方,即使你能力再强,也会被一些现实的潜规则所打败,晋级无望。所以有必要打破这些潜规则,多给一些激励的制度,让男教师对职业前景有着非常的期待理想,促进男教师终身从教。!

  据了解,当前在教师职业内部,男教师的“流动方向”是由小学初中向外跳槽,由公立学校向私立学校跳槽,由乡村向城市调动,这就导致在特定区域特定学段的男老师“荒”更加严重。

  教育部曾表示,下一步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队伍男女性别比例不均衡情况。一是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二是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大对一线普通教师职称评审的倾斜力度,提高中小学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指导各地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审。三是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师范大学,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性报考师范院校。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等多位师范院校相关负责人均认为,应合理制定招生激励政策,优化教师招录政策与方式,从人才入口上改善教师性别比例失衡情况。

  四川今年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安身工程”“安心工程”,通过加大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中小学教师住房建设,帮助中小学教师安心从教。

  储朝晖等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评价机制比较单一,他建议通过建立更个性化、更多元的教师评价机制来吸引人才,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尊荣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