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生活  网事

一部新华儿女的史诗

  在新华书店成立8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新华书店——我们的岁月》出版了,让我非常惊喜,因为,新华书店,一个甚至比新中国还年长的有80年历史的书店,一个在中国社会特别是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到极其重要作用的行业,此前却没有一部以其为主角的文学作品问世。

  读《新华书店——我们的岁月》,感受五味杂陈。作为新华书店从业者,感觉首先是亲切,然后是敬仰,在作者平淡又细腻的笔调下,新华书店那些逝去的岁月,就像一部黑白胶片的纪录片,有些场景即使再久远,却曾经真实地发生过,真正地触及过我们的内心,也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为拉开了时空的距离,此时,我们发现,黑与白让我们从现实生活中超脱出来,得以用另一种视角去审视和体验生命。因为这黑与白,我们感受到它比彩色更加理性。如果说,彩色充满了感性元素,是扰动我们情感世界的诗,那些黑与白,因其理性,带来的是静观与沉思。

  《新华书店——我们的岁月》将一家平凡的小城书店的经历,置于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从新中国初期草创书店写起,上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70年代的“”、80年代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90年代后期开始的体制改革,透过小城书店在这些历史环境中鲜活生动的人物和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新华书店人无论是面对艰难,还是身处百废待兴之时,都能守求真之精神,卫务实之规矩,以一颗赤诚之心,孜孜以求。特别是在经历“”之后, 这家国有文化企业浴火重生,迎来了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时代。正是这一时期的飞速发展,为中国当代大型发行集团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新华书店——我们的岁月》并不能因“岁月”二字便简单地被认为是一部新华书店的创业史,或是气势磅礴的发展大系。在看似宏大叙事的背后,是在这家平凡的小城书店里,领导班子与普通职工、书店人与买书人,以及走出书店之后“新华书店”这一个体与社会之间展开的一个个故事。在看到初春时节出版社的业务员结伴拜访书店时,我感同身受,似回到那个年代。特别是围绕一部神秘善本古籍引发数个命案的情节,如一条埋在暗处闪闪发光的珠链,既引人好奇牵挂,又令人为其宿命唏嘘不已。曾琬珍、严立新是书中塑造的第二代、第三代新华书店人代表,他们既具有充满的时代特征,又继承了新华书店艰苦拼搏的精神。他们热爱图书发行事业,在跌宕起伏的时代里,为新华书店的健康发展呕心沥血,执著追求。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实在是“新华人”的缩影与写真。

  作者王钧在新华书店工作20多年,对新华书店有着深切的认知和深厚的感情,他曾对我说:“回望在新华书店工作奋斗的20多年,越发地感觉到书店工作的难能可贵,这里发生的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并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而淡去,反而让我感觉到书店代代相传的执著奉献传统早已渗透到每个有信念的书店从业者心中。”

  书中的这些故事和人物由作者娓娓道来,就像是在听他诉说一段往事、介绍一位旧友,纵然经历颇多挫折坎坷、悲欢离合,但语气却始终波澜不惊、温和安然,仿佛任凭这条岁月之河肆意流淌,不问承载了多少,亦不问带走了什么,只看得到沉淀下来的是那些难以忘怀的、感人至深的记忆。确实,“新华书店”走过80年,依然能根植沃土,枝繁叶茂,是因为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同样,“新华书店”要想基业长青,做“百年书店”,更离不开外部世界的呵护,以及自我成长过程中内在的丰盈与充实。

  也许是在图书发行这个行业浸润过20余年,如同主人公一样,在其中品尝过酸甜苦辣,面对过挫折无奈,收获过成功喜悦,这本书并不刻意追求“高大上”的立意,让我心头漾起温暖、激动、、遗憾等的复杂情感。在这样浮躁的时代里,已经很少能看见对一个行业如此充满感情的文字了,《新华书店——我们的岁月》打动了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