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教育

好书共读丨从教育学视角前瞻未来学校——《教育学视角下的未来学校》荐读

  各位教育同仁们,大千世界等你去探索,未来学校等你去定义!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拿起画笔在自己的教育领地大胆绘描未来学校的图景,充满自信地去迎接与拥抱未来学校百花争艳的春天!

  王毓珣现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秘书长,天津市人民政府咨询专家,天津师大、天津外国语学院与天津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师大与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课程班主讲教师。曾应教育部师范司之邀参与《高等学校职业道德规范》的制订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修订工作,被邀为第二届与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特邀学术报告人,连续三届被聘为天津市期刊评估委员会评委、三届北京大学全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学术评委。三次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方今的世界在新技术、新能源、脑科学、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的冲击下,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称其为:第三次工业。德国学者克劳斯·施瓦布名之谓:第四次工业。其实,无论是第三次还是第四次工业,当下的工业要求必须植根现实、面向未来进行创新性,走向未来学校。

  关于未来学校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德国杜林的“未来学校”、瑞典爱伦·凯的未来学校与美国杜威的“明日之学校”等。自上个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经合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欧盟等国际组织开始关注未来学校问题。例如,2000年OECD在荷兰鹿特丹召开“面向未来的学校国际会议”,会后出版了《面向未来的学校》一书,描绘了未来学校的蓝图。几乎同时,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法国、巴西、韩国、瑞典、俄罗斯、芬兰、英国、德国、印度等国相继拉开了未来学校序幕。未来学校正在向我们走来。

  我国更是充分认识到未来学校的重要性。早在1912年著名大教育家蔡元培就言明:“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同志在1983年10月1日为景山学校的题词点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习同志在中国党第十九次全面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此,我国政府从国家层面下达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多个指导意见与规划,加速推进未来学校付诸行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出台了“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将未来教育、未来学校纳入工作重点,全面推动。中国教科院启动了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组建了中国未来学校联盟,实施未来学校实验室项目,出版中国未来学校。北师大先后启动了未来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2030中国乡村学校计划……我国的学校也积极行进在未来学校之路上。例如,北京一土学校、北京呼家楼小学、上海市西中学、上海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天津二十五中学、杭州云谷学校、山东昌乐一中、成都先锋学校、成都好奇学校、台北南港小学……

  关于未来学校的探索也紧紧跟进。英国路易丝·斯托尔与加拿大迪安·芬克的《未来的学校:变革的目标与路径》(1996年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面向未来的学校》(2001年版)、美国阿兰·柯林斯等的《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2009年版)、美国查尔斯 M. 赖格卢特等的《重塑学校》(2013年版)、美国戴维·珀金斯的《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2014年版)、法国让-米歇尔·布朗盖的《未来的学校:基础教育革新建议》(2016年版)、美国泰德·丁特斯密斯的《未来的学校》(2018年版)、张治的《走进学校3.0时代》(2018年版)、余胜泉的《未来的学校》(2019年版)……打开中国知网,关于未来学校的论文正呈井喷的态势。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未来学校进行了预测性、开拓性研究,为未来学校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说过:“你可以期待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风却随心所欲地从四面八方吹来。”当下,以集体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校2.0已垂垂老矣,未来学校之风正从四面八方吹来。期盼各位教育同仁,携起手来怀揣义务、责任、使命与担当,仰望教育家璀璨的星空,脚踏中国幅员辽阔而坚实的教育大地,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从现在开始,从我们启航,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链接过去,立足现在,指向未来,大胆追求未来学校这一伟大而高贵的事情,去创造具有中国智慧、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未来学校!

  司马迁有言:“《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建设未来学校,一要处理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因为未来总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在现实中建构的。只有植根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才能追求未来学校。二要处理好简易、变易与不易的关系。因为简易就是大道至简;变易就是万事万物都依据规律变化。不易就是自然与社会法则是永恒不变的。只有做到化繁为简、注意变易、关注不易,才能建设未来学校。三要处理好知、行与行知行的关系。因为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只有做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才能建成未来学校。

  各位教育同仁们,大千世界等你去探索,未来学校等你去定义!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拿起画笔在自己的教育领地大胆绘描未来学校的图景,充满自信地去迎接与拥抱未来学校百花争艳的春天!

  这部著作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教育学视角前瞻未来学校的一部合著。撰写这部著作的起因源于笔者主持承担的2014年度天津市教委社科重大项目:“慕课背景下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2014ZD49)。伴随着文献的积累、研究的深入、成员的增加、经费的扩充,我们逐渐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更为宏观背景下的未来学校研究。2017年底,我们组建了由7位志同道合的教育科研人员的写作团队,决定从应然的角度,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未来学校的学理,系统预测未来学校的前景。在明确写作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我们开始分工写作,历经两个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写作团队成员在完成单位各种科研任务的情况下,牺牲了自己大量的休息时间,涵泳于书海,倾情于笔端,终于捧上了这部30余万字的著作。

  这部著作的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由王毓珣撰写;第三章,由肖庆顺撰稿;第四章,由王毓珣、王颖撰写;第五章二、三、四,第六章二、三、四,由赵铮撰写;第五章一,第六章一、五,由王毓珣、赵铮撰写;第七章,由王志辉撰写;第八章,由张妍撰写;第九章,由赵亮撰写;参考文献,由王颖整理。遗憾的是,一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书中难免存在瑕疵。二是由于引用文献较多,虽然我们尽量注明出处,但也难免有所疏漏。敬请各位朋友将意见与建议发至:,我们将在再版时修正与注明。

  最后,衷心感谢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将本课题列为2014年度天津市教委社科重大项目!衷心感谢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这部著作列入“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出版计划!衷心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将本书列入出版选题!衷心感谢为本书作出贡献的所有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