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文化

西北五省区和兵团非遗文化看过来

  西北地区涵盖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面积约310万平方千米。这里是中华文明的诞生地,历史文化厚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至2021年底,全区域已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7项,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4项、青海省88项、陕西省87项、甘肃省83项、宁夏回族自治区28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项。

  陕西省地处中国腹地,全省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是中华文明的孕育地之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种类繁多的非遗项目。近年来,省内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一大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现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74项。

  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交汇处,地理区位独特,总面积42.58万平方千米。这里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丝绸之路东西纵贯境内1600多千米,四大古文明在敦煌交融交汇,历史文化非常厚重。特殊的自然环境,重要的地理位置,多样的民俗风情,复杂的历史进程,积淀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9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8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17名。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面积6.64万平方千米,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塞上江南”和“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黄河滋养孕育了宁夏灿烂丰厚的文化积淀,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民间文学、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弥新、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4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2名、自治区级传承人376名。保护传承弘扬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挖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是时代赋予宁夏的神圣使命。

  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有闻名世界的可可西里,有穿越时空的唐蕃古道,有华夏最美的山峰,有中国最美的湖泊,是三江之水的源头,有“亚洲水塔”、“生态高地”之称,总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这里多民族聚居,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热贡艺术、土族盘绣、藏族黑陶、柏郎祥碧藏香、河湟剪纸、陈家滩传统木雕等瑰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薪火相传,古老的非遗在青藏高原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全省现有非遗名录2361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8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160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腹地,总面积166.49万平方千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又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中外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在此融合,形成了众多的文化现象,非物质文化绚丽多彩。在新疆,多项非遗都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通过各地多种活动展示和交流,非遗项目不断被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汇聚成新疆各民族的传统民俗和技艺,散发出无穷的魅力。现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4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2名、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51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与新疆和谐相处、以屯垦戍边为主要职责的省级行政建制单位。现有14个师市、总面积7.06万平方千米。60多年来,兵团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忠实履行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光荣使命。兵团各族职工群众在把亘古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态绿洲的同时,也创造了彰显兵团精神的非遗文化。时至今日,兵团非遗凝结和传递着一代代军垦人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是兵团各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和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兵团非遗生动展现了来自兵团人的家国情怀,深刻记载了新疆与全国各地文化交流交融的过去与现在。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项。

  西北旅游协作区联合推出的“丝绸之路•神奇西北”——2022非遗交流年各项活动正在进行。今年春节以来,线上非遗展演正在火热举行,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之后,欢迎全国游客走进西北,共享绚丽多彩的非遗文化,一起聆听各级非遗传承人为你讲述源远流长的非遗故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