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文化

西安年:传统文化绽放“时尚面容”

  “西安年,嫽扎咧!”今年,这个声音吸引很多人在新春来到古城,感受周秦汉唐古韵,触摸长安当代风华。俗话说“不出十五都是年”,连日来,伴随种种文旅结合的新潮休闲方式在千年古城中荡漾出涟漪,以演艺加持的各类节目,也在古城四方上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各种形式绽放出别样魅力。

  在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浓厚氛围中,市民游客关于西安城市的记忆被激活、被丰盈,众人在欢笑中开启对新年的展望,在满满的仪式感中辞旧迎新。

  “大家都来咧,欢迎大家参加我娃的婚礼!”1月30日,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灯光球场,一场热闹的“婚礼”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加入“迎亲”的队伍。这是西演·西安市说唱艺术团新编的沉浸式曲艺剧《甜蜜蜜》的演出现场,运用曲艺的特有艺术形式,“婚礼”不仅再现了上世纪80年代的城市记忆、让本地市民回味儿时快乐,更通过快板、相声等方式,让外地游客瞬间穿越,体会三秦大地的风俗民情,感受陕西文化的独有韵味。

  “月亮伸着长鼻子,想吃西安的凉皮子,搁芥末调辣子,再淋上一点油花子……”听着婚礼上“娘家人”富有节奏感的幽默介绍,来自宁夏的武先生和孩子笑个不停,“这把人听的都饿了,一会看完节目赶紧去吃碗凉皮,再好好逛逛西安城。”

  西安市说唱艺术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甜蜜蜜》从大年初一开始演出至今,每天3场,“现场总是热闹非常,气氛热烈,演员与观众融为一体,共同完成剧目的演出,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很高兴用这种方式,与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新春佳节。”

  用参与感和沉浸式满足市民游客的文旅体验需求,今年新春至今,从易俗社文化街区露天戏楼和易俗大剧院不间断的秦腔演出,到西影圈子的“新春潮趣非遗游园会”,再到曲江竞技中心内的杂技表演……不少西安文化演艺节目与承载城市记忆的街区“亲密拥抱”,把传统年味撒向大街小巷。

  走上街头,也走入社区,1月29日下午,西演·西安市豫剧团带来的综艺惠民演出在大唐西市广场精彩上演:意气风发的歌曲串烧,瞬间点燃气氛,让现场变成欢乐的海洋;戏曲荟萃,诠释着传统戏曲艺术所展现的家国情怀,让传统魅力尽情绽放;逗趣欢乐的相声表演,你一嘴我一句,笑点爆棚来袭,把新春的氛围拉满……台上台下“零距离”,里三层外三层的热闹现场,让兔年喜乐在热腾腾的百姓生活中绽放。

  今年新春期间,大量市民游客走进西安的剧场剧院,过了个“文艺年”。让观众惊喜的是,许多西安本土制作的“文化大餐”内容形式愈加丰富,它们承古出新,让传统文化鲜活起来、“潮流”起来,更加出彩。

  在曲江创意谷展演中心,课本历史书里的“人物”,就活生生的“站”在了众人面前——以战国时期历史为背景,由西安市说唱艺术团创排的相声亲子剧《荆轲刺秦》《将相和》首演亮相,演员诙谐幽默的表演桥段,不仅让历史更生动的走入孩子们的心中,更邀小朋友们和家长共同成为“主角”,为大家带去难忘的新春记忆。

  与市民游客以笑对一切的态度开启新年新征程。1月29日(正月初八)晚,扎根古城的新锐相声社团“相声新势力”,在西安广电大剧院为市民带来《‘兔’飞猛进》癸卯兔年开箱演出。

  “开箱”一词源自戏曲班社的传统习俗,当晚演出现场,“相声新势力”的卢鑫、玉浩、过筱桥、张凯利、赵跃、史野、董蛟、申方园等轮番上台,现场既有新编的传统节目,还有针对时下热点原创的新节目,可谓“老中有新,心中有根”。在大返场环节,民谣歌手彭晨晏、B-BOX歌手白文韬也带来了“满堂彩”的表演。值得一提的是,当晚演出作品中数次融入陕西元素,将陕西的美食美景、风土人情、方言文化,用诙谐幽默的包袱一一抖出。“这场相声,有笑料,有内涵,更有传统文化底蕴。”观众张先生用“与时俱进,雅俗共赏”8个字总结了自己的“观后感”。

  在西演·西安话剧院“万象更新城·剧场过戏年”2023年新春演出季活动中,集合中国传统文化、陕西特色元素与时尚潮流的组合型展演,更为古城人民和前来旅游的戏剧爱好者们献上充满中国特色的戏剧嘉年华。其中,古装宫廷悬疑话剧《狄仁杰之月夜金魂》尤其让人眼前一亮——在著名演员吴京安的领衔下,那个流光溢彩的长安向台下观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非常精彩,看完话剧好像参与了一场‘超级剧本杀’,过瘾!”南京游客马先生在演出后久久沉浸在舞台故事中。

  将传统文化融入时代旋律,吸引更多年轻人自发投身于传承中来。新春期间,由西演·西安歌舞剧院创排的文旅融合演艺项目《长安十二时辰》持续火爆。为了让更多市民游客能够近距离欣赏到这一沉浸式的演出,感受大唐气象,春节期间,《长安十二时辰》演出从日常每天的5-6场增至每天12场,演出时间从早上10点开始持续晚上9点半,每天最高峰接待游客超6万。

  虽然每天近长达12小时的演出,但演员们丝毫不敢懈怠,在《长安十二时辰》中饰演贵妃的西安歌舞剧院演员郭雪莹告诉记者,由于演出场次密集,所有的装扮从演出前一直到结束是不能卸掉的,“虽然辛苦,但是能为古城文旅出圈出一份力,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传统年味满满当当的同时,互联网时代催生出新的“看大戏,过大年”方式,也没在西安落下。连续多日,《梅花奖折子戏》《西演青年团经典折子戏》等专场演出,均在线上进行了直播,数万观众通过直播间,聆听秦音,品味秦韵。

  秦兵马俑是历史珍宝、闻名遐迩,如何向孩子们讲述悠远历史长河中的兵马俑故事呢?新春期间,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儿童剧《我们是秦俑》受邀登上了文旅中国云演播室,在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孩子审美的“午夜博物馆中”,向的孩子们展现穿越历史风云而来的秦地故事。

  年未尽,春已至。记者了解到,持续至正月十五,我市各大剧场剧院、街区社区,仍有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的各类演艺演出持续举行。接地气的演艺载体搭载传统文化,不仅彰显出城市饱满瑰丽的精气神儿,更在火热时代中为众人带来新一年向上向善的进取力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