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教育

205个舟山家庭的教育状况问卷调查 你也可以试着做一下

  3月26日下午,在我们这座城市的不同空间里,俄罗斯外教在用中文教拉丁舞、小学生跟着老师用英语认识丛林、初高中生正在接受1对1的课业辅导……

  3月24日~3月27日,本报记者与舟山的教育界代表、家长代表一起,走进17家教育机构,近距离观察舟山教育机构的现状。

  舟山日报《新区调查》栏目,通过电子问卷的形式,对舟山205个(孩子年龄集中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家庭,进行了教育状态的不完全调查。

  通过问卷,我们发现孩子在学业和自理能力上的表现,并不因家长的学历和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受到影响。相反,家长的陪伴、沟通和其自身的行为更为重要。

  有意思的是,我们的调查,揭开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小秘密”,也透露了一些问题的答案。在此供家长们参考。

  在接受调查的205个家庭中,有83户的孩子正在上小学。这些家庭,超过半数都让孩子上过学前班。(下图)

  这些让孩子提前“上学”的家长,认为学前班“有一定的作用”的占到了62.56%,认为“作用明显”的仅为3.61%,还有33.73%的人认为“没有用”。

  同时,问卷也告诉我们,在父母自己认定的在校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中,“没上过学前班的”比“上过学前班的”多了近10%。

  有42.93%的受访家庭,给孩子报辅导班1~2门,25.85%的家庭,报班3~4门。还有3.9%的家庭给孩子报班4门以上,如果以每天1门课计算,这意味着孩子几乎要天天赶着去上辅导班。(下图)

  在这些课外辅导中,美术、音乐等文化艺术类最为热门,占到了4成以上。同样热的还有文化课辅导(课堂补充类),其次是语言、体育类型的辅导班。

  周日上下午,4周岁的芮芮要分别去上舞蹈与美术课。被问及“为什么给孩子报班”时,芮芮妈认为接触艺术,能让她提早认识世界。

  这个问题,有53.69%的受访家长表示“希望孩子拓展综合能力”,37.58%的家长遵循的是“小朋友自己的兴趣爱好”,另外38.26%的家长直接选择了“应试需要”。而5.37%的家长,坦白自己是“跟风,别的孩子都在报班”。

  有40.94%的家庭每月投入1000~2000元给孩子上辅导班,14.77%的家庭每月花费2000~3000元给孩子报班,还有4.03%的家庭,在此项支出上花费3000元以上。

  “原来孩子胆子小,一张A4纸,她只敢画指甲盖大小的画,三节课后,孩子已经能运用各种色彩和工具,画满一整张画了。”芮芮妈说。在报名辅导班的家庭中,有58.62%的家庭认为课外辅导班效果明显,孩子有提高。

  这样的热情,催生了生意。据一家初高中文化课教育培训的机构负责人透露,在舟山从事相关内容教学的机构有600多家。

  “不上托管,尽量培养自立。”“自己有时间就自己带。”“可以在家自己学习。”不同于辅导班,大多数受访家庭对托管班持“观望”态度。

  而那些选择上托管班的家长,选择托管的原因,多是因为“放学早,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希望有人能监督孩子做作业”。只有不到5%的人因为“托管的效果好”才选择托管。

  同样,交叉比对孩子在校成绩与是否上过托管班的联系,我们发现,没上过托管的孩子优秀的比例更高。“对那些不自觉的学生而言,托管可能并不是个好方法。我们也很难去判断托管老师的优劣。”一位小学老师坦言。

  绿城育华学校开始招生,让家长心动的是,过半数的老师来自杭州,拥有先进且丰富的教学经验;让家长心跳的是,它不菲的学费。

  选项的增加,会左右选择吗?在孩子如何上学的问题中,家长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74.63%的家庭仍旧“就近上学,选择公办学校”,有20.98%的家庭通过“择校,选择公办学校”上学,还有1.95%的家庭,选择“择校,选办学校”。(下图)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早已不是新闻,本次调查也显示出“仅一成多家庭是父亲承担主要教育职责”的现状。(下图)

  受访的39.51%家庭中,母亲占教育主导地位,45.37%的家庭,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父亲承担主要责任的家庭仅为13.17%。

  在近期定海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携手麦乐之家通过互联网的(微信)方式组织舟山的家庭,进行21天亲子阅读计划,微信群里209个好友(截至4月25日),父亲屈指可数。

  调查发现,“子不教,父之过”有道理。我们比对了主导的家长与孩子的在校成绩,发现父亲占教育主导地位的家庭,孩子优秀的比例更高。

  同时,我们对比了家庭教育观念一致性与孩子的在校成绩,发现成绩优秀的孩子,往往家庭教育观念更为一致,并且“在孩子的教育上,意见有很大不同”的家庭比例为0;而在合格的孩子中,观念一致性的比例下降了50%左右。

  超过88.78%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只有少部分的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无所谓”;“不用做,把时间集中到学习上”。

  那自理能力会不会影响学业成绩呢?答案很明显,在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中,有过半数的孩子学业成绩也优秀。

  城东小学四年级学生毛馨匀,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作文成绩尤为突出,她的家长把这归功于“她酷爱阅读”。从小培养她阅读的不是父母的督促,而是父亲无声的榜样。

  我们交叉对比了“闲暇时,你大多时间会做什么?”和“你孩子在校成绩如何?”(下图),发现闲暇时父母经常读书看报,陪同孩子外出的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更高。

  数据显示,每天陪伴孩子一起吃饭,或者一周与孩子共同就餐5~6次的家庭,孩子更可能优秀;若将其转换为时间,我们发现陪伴孩子时间越长的家庭,孩子优秀的比例也就越高。

  可喜的是,在受访的家庭中,有超过七成家长表示,他们和孩子“沟通良好,孩子什么都愿意和我说”。

  但剩下三成的家长,或多或少遇到了“孩子不愿对我说心里话”“找不到好的沟通方法”“找不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没有时间沟通”等问题。

  调查显示在校成绩优秀的孩子中,沟通情况良好的占到了94.92%,而在成绩为合格的孩子中,沟通良好的只有24.00%。如此悬殊的比例,说明了教育沟通的重要性。

  调查结构显示,家长关心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安全、习惯养成、性格养成、自理能力、人际交往、情绪情感、日常学习、兴趣爱好。(下图)

  很多家长表现出对孩子的健康安全等现实性因素的关心,他们对孩子日常行为习惯也较为关注。调查显示有50.24%的家长“通过解说,让孩子自行养成习惯”,26.34%的家长“有制定计划,并监督孩子完成”。

  有意思的是,205户受访家庭并没有把“日常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或许也体现出多数家长的无奈,他们对孩子“日常学习”的关注往往是被动的。

  但这些家长,对孩子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发展性因素的关注度较低。他们可能忽视了“孩子最好的朋友是谁”“孩子最近的情绪变化如何”“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等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